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80)
按栏目分组
历史文化(80)
陈寅恪“易代之叹”与陶渊明“安身立命”哲学探微*
作者: 刘克敌
关键词: 陈寅恪 “易代之变” 知识分子 传统文化
描述:陈寅恪“易代之叹”与陶渊明“安身立命”哲学探微*
陶渊明《饮酒》组诗探析
作者: 杨红
关键词: 中学 《饮酒》 语文学习 阅读知识 课外阅读
描述:陶渊明《饮酒》组诗探析
从知识分子“忧道”与“忧贫”的角度释陶渊明的《劝农》诗
作者: 松浦友久,李寅生
关键词: 《劝农》 “忧道” 陶渊明 诗歌创作 创作意图 农业观 知识分子 “忧贫”
描述:(一) 关于陶澍注《靖节先生集》(卷一)所收的《劝农》诗,一般多认为是表现陶渊明“农本·重农”思想的作品.在陶渊明这篇作品中,他对上古以来所传承的……
好官苏轼
作者: 宋根新
关键词: 百姓疾苦 诗文 大都会 知识精英 文士 词人 苏轼
描述:说到苏轼,人们大都会不假思索地称其为大诗人、大词人。其实,在我国古代,自孔子之后,知识精英们大都集官员、学者、文士三者于一身,而且把为政济世看得最高,把诗文看得很低,视为“余事”。面对百姓疾苦,苏轼就曾感叹:“平生五千卷,一字不救饥!”
弄清"问题解决"的编排脉络,把握培养"四能"的着力点
作者: 胡开勇1,冷继高2,张丽3
关键词: 着力点 数学知识 情境图 面积计算 应用数学 教学设计
描述:"问题解决"是《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2011)》)的课程目标之一,是进行数学教学的重要方式,也是展开课程内容的一种有效方式,更是数学教育的目的和学生必备的能力。下面以西南师大版教科书为例,谈谈我们对"问题解决"编排的理解和在教学设计上的思考。
上页 1 2 3 4 5 6 ... 14 15 16 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