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师迹与师意——《学书札记》之四十
-
作者:
徐建融
-
关键词:
《学书札记》
学习者
吴道子
-
描述:传统书画的学习,十分讲究师承。而如何师承的方法,大体上又有两种,一种是学习经典的迹象,循规蹈矩,亦步亦趋,即所谓克己毋我、见贤思齐、述而不作;一种是"师其意不在迹象间",即所谓我用我法、我之为我、自有我在。用韩愈的话,前一种方法即"踵役常途,盗窃陈编",而后
-
文本作者,不能为了“简介”而“简介”
-
作者:
张晓华
-
关键词:
文本作者
文本学习
周敦颐
《清平乐·村居》
-
描述:在语文课堂中,一般是在文本学习的开头,或者是学生通读课文之后,老师会对所学文本的作者作一番介绍,我们常看见的是投影屏幕上出示作者的画像,再有一段文字的简介。举一个例子,教学古诗《题西林壁》,在揭示诗题后出示对诗人苏轼的介绍:"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合称‘三苏’。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
-
宋代学习行草书的反思和启示
-
作者:
张震
-
关键词:
行草书
宋代书法
学习方法
-
描述:宋代代表性书家蔡襄、苏轼、黄庭坚等人都坚持主张学习书法应先从楷书入手进而过渡到行书和草书,这种学习行草方法的观点显然不是站在书体发展史的角度来立论的。本文将围绕以下两个问题进行解答:第一,他们提出这种方法的理论依据在哪里,或者说为何会提出这样的要求?第二,如今我们学习行草书能从宋代提出的模式中得到什么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