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16)
按栏目分组
历史文化(14)
耕读文化(2)
《记承天寺夜游》案例反思
作者: 邓祯琼,张友平
关键词: 《记承天寺夜游》 走进文本 贬黄州 团练副使 齐读 闲人 承天寺 案例反思
描述:一、教学案例回放师:同学们,本堂课第一个环节,我们在疏通词句、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赏析了文本写景的句子,感受了月夜承天寺的清幽宁静之美。接下来,我们进一步走进文本,深入探究作者独特的心境。请同学们齐读课文最后一句话:"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生齐读。)师:苏轼为什么说自己是闲人呢?生:因为他被贬黄州,成为有职无权的团练副使,清闲无事。师:老师为大家找到了他被贬黄州时的背景资料,请同学们读一读。
《赤壁赋》教学反思
作者: 包春华
关键词: 山水游记 乐观旷达 乌台诗案 知人论世 文人士大夫 自然风物 《赤壁赋》 教学反思
描述:《赤壁赋》选自人教版必修二第三单元。这个单元学习古代山水游记类散文。山水游记一般不只是对自然风物的客观描绘,它往往包含着抒情和说理的成分,在景物的描述中倾注了作者个人的情感和志趣。在中国古代众多的文人士大夫中,苏轼是大家较为熟悉的一个。的确,在他身上闪现着很多智慧的光芒。他的豪迈率性、真诚洒脱、乐观旷达会带给我们很多的人生启发。这样的苏子,撼动了我们的心灵,这也是学生非常喜欢苏轼的一个重要原因。课前已经安排学生预习《赤壁赋》,通过课前自测学生对《赤壁赋》中的基础文言知识点已经掌握。课前预习安排中,学生通过"知人论世"的阅读方法对苏轼当时因"乌台诗案"
中小学教育的“庐山”角度
作者: 刘庆昌
关键词: 中小学教师 只缘身在此山中 学科教学 反思的习惯 中小学教育 感觉主义 教师的角色 整体视野
描述:做大学教师有一个优势,是比中小学教师更容易发现中小学教育中的问题。听到我这样说,一定会有人不以为然。我都能猜测出他们不以为然的原因多半是我忽视了一个事实,即中小学教师每天生活和工作在中小学。那我只能说,他们的不以为然完全是感觉主义认识论肤浅的表现。如果他们的认识具有可靠性,那写出"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苏轼就是个糊涂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