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或謂蘇軾不好《史記》——從蘇詞用《史記》典故現象談起
-
作者:
許榿容
-
关键词:
接受史
蘇東坡
史記
詞
用典
-
描述:陳師道提出"蘇軾不好《史記》"這個命題,惟未詳加闡釋,難以得知推論脉絡。蘇軾作爲一代文豪,兼擅衆體,作品流傳至今者,可謂犖犖大觀。各體當中,蘇軾身爲詞中用典的"啓山林手",援史語入詞者,更以《史記》尤多。因之,本文擬通過"用典"的進路,考察蘇軾對《史記》的接受面貌,從詞作衍及其餘體類,試圖爲此公案提供綫索。
-
高丽李齐贤汉文词对唐宋诗词的接受
-
作者:
王彤伟
-
关键词:
接受研究
李齐贤
高丽
汉文词
借鉴
-
描述:李齐贤曾在中国元朝生活过一段时间,结识了赵孟頫、张养浩、虞集等名士,也曾到过中国的西南和江南,所到之地皆有吟咏,是高丽文学史上与中国关系最为密切的词人。李齐贤与崔致远、李奎报并列为朝鲜古典文学史上的三大诗人,其诗工妙清俊,万象具备,成就极高。更为突出的是,李齐贤突破"东人不解音律"的囿见,有意识地创作了大量长短句,"成就突出,翘企苏轼,应推巨擘"(夏承焘《域外词选》),在朝鲜古典文学史上占有独特的地位。李齐贤传世词作53首中,有大量对中国唐宋作品的借鉴。在对这些材料爬梳钩沉、分类总结、探源溯流后,我们发现对李齐贤词影响最大者当属苏轼,次为李白,而前辈所言"遗山之风""受到元好问的影响更加明显"等实无所据,乃主观之辞。至于其借鉴方式,可归纳为直接引用、修改字句、模拟化用三种。
-
张元幹词对苏轼词的接受研究
-
作者:
金欢
-
关键词:
个性化特征
张元幹
苏轼
词
接受
-
描述:作为南渡词人,张元幹对苏轼词的接受,主要集中在归隐以后。其学苏主要表现为:直接化用苏轼词的句式、措辞;与苏轼描摹物态呈现相似性;模拟苏轼词的取象、造境;与苏轼在言志、述怀方面形成情感共鸣。在接受过程中,特定的时代背景、命运遭际使张元幹具有明显的个性化特征,在归隐与梦回中原的思想碰撞中,其词多了一份"抑塞"之气,其抒发的感情更为真挚,表达的内容更为醇厚。
-
从三种民国词选看东坡词的接受与传播
-
作者:
林宜靖
-
关键词:
传播
民国时期
东坡词
词选
接受
-
描述:名家词选,作为传播词人词作的重要方式,体现不同时期文人的选词宗旨和审美取向。在新旧文化交融碰撞,人们的思维空前活跃的民国时期,名家词选对于词人词作接受与传播研究更是起到一个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章通过对民国时期最具代表性的三部词选《宋词三百首》《词选》《唐宋名家词选》对苏轼词作收录情况的分析,以期管窥东坡词在民国时期的传播和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