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韩愈文章对《楚辞》的接受研究
-
作者:
刘馨梅
-
关键词:
接受背景
韩愈
接受表现
《楚辞》
接受意义
-
描述:《楚辞》自问世以来就一直被视为文学经典,至唐代,《楚辞》在文人心中已有崇高的地位,也成为唐代文人创作积极借鉴的对象,而韩愈作为唐代文章宗伯,其文章创作无论是在遣词造句还是在思想情感的表达方面,均受到《楚辞》的影响。韩愈文章对《楚辞》的接受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楚辞》用语的借鉴和吸收,这体现在整体模仿《楚辞》的创作方法和局部借鉴《楚辞》的遣词造句两个部分。另一方面是韩文所体现的屈原情结。相似的经历,使韩愈对屈原产生了强烈的思想共鸣,于是借文章来抒发内心的愀怆之情。
-
师古与创新:黄庭坚对韩愈的接受
-
作者:
金欢
-
关键词:
传播
韩愈
黄庭坚
接受
-
描述:黄庭坚重视韩愈对经典的继承与创新,称其为"无一字无来处";在历经宦海浮沉后,对韩愈的人生经历感同身受,尤对潮州后文,南溪诗等后期作品情有独钟,言"不烦绳削而自合",更有"同是天涯沦落人"的艺术共鸣。然韩愈推崇文以载道,黄庭坚则倾向于文以载人,明心见性。
-
明遗民的陶诗接受
-
作者:
邓富华
-
关键词:
诗歌
陶渊明
明代
接受
-
描述:清初民族矛盾十分尖锐,那些经历了改朝换代、山河易主的前朝遗民,对陶渊明更能在身世遭际上形成共鸣。陶渊明"不事二姓"的气节继续得到明遗民的效仿,由此也形成了集陶、和陶、效陶的高潮。集陶诗在明末清初十分盛行,尤其是在遗民群体中,多有以集陶来寄慨,由此也掀起了集陶诗的高潮。"和陶"是遗民诗人表明自己气节人格较为普遍的一种方式,在明遗民中,方以智的和陶诗很有代表性。王夫之论陶诗,并不像其他遗民一味地从"不事二姓"的立场去解读,而是从风雅与"俗"的观念去阐释,并提出对陶诗的批评,并指出其流弊,这是他的独特之处。这些方面在陶诗学发展史上也是值得重视的。
-
豪华落尽见真淳:元好问与陶渊明*
-
作者:
李剑锋
-
关键词:
元好问
陶渊明
接受
-
描述:元好问对陶渊明的为人和诗歌极为称赏。他在陶渊明接受史上影响最大的接受成果是在《论诗三十首》中精到地评论了陶渊明的艺术特点和人品风流。其五言古诗《饮酒五首》、《后饮酒五首》等是接受陶诗最直接的成果,该组诗真醇似陶,但其中关注现实的执著热肠和豪爽语句仍然不能自掩个性。他还在诗歌中频繁使用陶渊明成语且富有创造性。元好问之所以接受陶渊明,与他自觉弘扬风雅、继承中华正统文化的心态有关;还受到北宋苏轼、金朝赵秉文等人的直接影响。
-
论陶渊明诗文对小说的接受
-
作者:
孔德明,万瑞祺
-
关键词:
陶渊明
小说
接受
-
描述:陶渊明好读《山海经》《穆天子传》《燕丹子》《列仙传》《汉武内传》等异书,对其中的故事与文字征引甚夥,且其诗文之用语与《语林》《郭子》《世说新语》中用语亦极为相类。陶渊明从这两类或奇异、或俗谐的小说中汲取营养以滋润其诗文,以放笔写谐趣,使其诗文不仅简古自然,还生动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