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170)
按栏目分组
历史文化(164)
耕读文化(4)
生态文化(1)
社会生活(1)
论“墨戏”的缘起与生成*
作者: 谷疏博
关键词: 工具材料 士大夫 士人画 墨戏 苏轼 北宋
描述:墨戏作为文人画兴起的重要载体,它颠覆了绘画常法,以不求形似求生韵、注重瞬间挥洒效果为特征。墨戏正式诞生于北宋时期,其缘起与生成是政治、文化、经济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这集中体现在形而上之思想动因、本体之理论建构以及形而下之工具材料三个维度上:北宋士阶层的变迁带来人文精神的高涨,苏轼"士人画"理论体系使得"墨戏"审美趋向得以确立,工具与材料的变迁助推了"墨戏"恣意挥洒式创作的实现。
北宋名儒刘棠方志书写变迁考
作者: 刘涛
关键词: 刘棠 形象 朱熹 欧阳修 苏轼 北宋
描述:在新旧方志的记载中,北宋名儒刘棠传的书写发生了变迁。通过考证发现,刘棠字召美,北宋福建漳州龙岩县人,元祐五年以《舜不穷其民论》考中开封府解元,所作《善政纲举而网疏》曾遭王质批驳。其事迹散见文集、地方志,龙溪、漳平先后引为先贤。刘棠未获苏轼、欧阳修垂青,曾遭吴幵批驳,获得朱熹称道。
北宋唱和乐府诗研究
作者: 陈瑞娟
关键词: 唱和 和而不同 王安石 乐府诗 苏轼 北宋
描述:受北宋诗坛唱和之风和求新求变诗风的影响,北宋诗人常以唱和乐府诗的形式来抒情达意。乐府诗唱和者的关系一般较为紧密;唱和诗的诗题广、数量多,古题新题兼备,并且有依韵、次韵等不同的唱和方式。这些和诗与原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有的是围绕原作展开,有的是赋题,都非简单地重复模拟,而是和而不同。唱和乐府诗的创作有利于深度开掘作品的主题内涵,提高创作技巧。从乐府诗题的角度看,唐宋文人的乐府新题只有通过不断地唱和、拟作,才有可能成为传统题目,所以文人唱和乐府诗有利于确立、丰富乐府诗题。唱和乐府诗中出现的依韵、次韵等唱和方式,突破了前代只和意而不刻意和韵的做法,进一步强化了北宋乐府诗的文人色彩。
胡风汉韵:5~7世纪初的“南青北白”
作者: 孙一琼
关键词: 北宋中期 陶瓷史 越窑 高峰期 青瓷 胡风 汉晋时期
描述:过去言及“南青”,大家第一时间想到的便是越窑。毕竟,越窑在中国陶瓷史上始终占据着不可撼动的地位,代表了当时南方青瓷的最高工艺成就,尤其是两个高峰期:汉晋时期、晚唐至北宋中期。在这两个高峰期之间,也就是六朝至唐初(5~7世纪初),是越窑的发展低谷。地处湘江沿岸、掌握了青瓷烧造工艺的岳州窑与洪州窑迅速崛起,成为了这一时期南方
宋人佚诗一束
作者: 谢先模
关键词: 北宋初期 宣统元年 宋人 题咏 书院 佚诗 创建时间 族谱
描述:北宋初,洪州奉新胡仲尧"构学舍于华林别墅,聚书万卷,大设厨廪,以延四方之士"(宋史·胡仲尧传》)。这个学舍名为"华林书院"。据《奉新县志》称,书院建于雍熙年间(984—987),但据《甘竹胡氏十修族谱》(清宣统元年版,孤本)中所发现的徐铉《华林胡氏书院记》一文记载,时间为太平兴国期间(976—984),则知书院创建时间又早在、甚或早于此时了。近查《族谱》,发现有众多的宋代公卿名流(特别是北宋初期)的题咏,其中主要是对华林书院的题咏。据《族谱·胡仲尧传》:"宋雍熙二年,特诏旌表义门,且颁御书以光私第。时公赴阙谢恩,上赐白金器二百两。(按:具体内容详见《宋
上页 1 2 3 ... 24 25 26 ... 32 33 34 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