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苏轼在辽朝名气比北宋还大
-
作者:
张松
-
关键词:
必备之物
辽朝
诗文
苏轼
名气
北宋
-
描述:宋代大文豪苏轼一生未至辽土,但他与辽朝的关系却非比寻常。在大辽契丹国,他有粉丝无数,从辽帝到辽民,上上下下都买他的面子。苏轼的诗文,是辽人案几上的必备之物:苏轼在辽宋边境的定州当官,辽军敬其盛名,从不打扰……苏轼在辽朝的名气,居然比北宋还大!
-
北宋词晚景意识及苏轼“以理释情”的超越
-
作者:
杨一泓
-
关键词:
“以理释情”
北宋词
苏轼
晚景意识
-
描述:宋初,文人士大夫对五代浮艳婉丽的词风有所因革,并进一步探索词的抒情功能,在词中抒发"春女思,秋士悲"的感慨,书写庙堂之外的生命情感体验。文人在词中表达汲汲顾景而唯恐不及的晚景意识与春日闲愁,在对日常生活的深情体味中,兴起"人生有限情无限"之悲,却没有找到合理的应对方式,未能真正化解悲情,从而陷入价值建构的迷茫。至苏轼,始"以理释情",超越"人生有限情无限"的矛盾,以理性追询生活的应然状态与人的存在方式,为文人士大夫提供了探索心灵和建构人生价值的方向。
-
四读五角度,读诗有思路
-
作者:
沈剑
-
关键词:
清江水
北宋都城
怎么写
陈与义
-
描述:诗歌鉴赏一直是教师教学的难点、学生学习的难点、得分的难点。各种理论知识储备、答题技巧的总结,看似能解决种种难点,实际上,却总因为一点——学生读不懂诗歌——而显得苍白无力。笔者总结了"四读五角度"的读诗方法,希望对学生解读诗歌内容有所帮助。一、读题目,知体裁、题材、感情、写作手法题目是诗歌的眼睛。通过题目,可以把握诸多内容。如李清照的《夏日绝句》,由题目我们知道这首诗的体裁是绝句,苏轼的《念奴
-
蘇軾“深諱”師法徐浩的隱情
-
作者:
周一凡
-
关键词:
徐浩
黄庭堅
蘇軾
北宋書法
-
描述:黄庭堅曾總結蘇軾在書法上的師法對象,其順序大致爲:王羲之—徐浩—顔真卿—李邕。蘇軾受徐浩的影響很深,但他晚年却并不承認自己書法與徐浩相似。南宋胡仔曾指出,蘇軾的確曾取法徐浩,衹是後來"深諱"此事,但并未解釋其中的原因。本文從徐浩在北宋的接受,蘇軾與蔡准、蔡京父子的交游,以及北宋盛行"趣時貴書"現象這三個方面進行探求考證,從而揭示蘇軾"深諱"師法徐浩背後的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