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浅析韩愈的气象思想
-
作者:
孔令许
-
关键词:
气象
风雨雷电
韩愈
瘴气
-
描述:韩愈是中晚唐著名文学家,他一生著述丰富,创作了大量诗文作品,其中有些作品描述了风、雨、雷电、飓风等气象现象。这些作品虽然对气象现象描述简单,但字里行间流露出他对不同气象现象的态度。通过分析这些词句,可以窥探韩愈原始的、朴素的气象思想。
-
韩愈的夷夏观及其对古文思想的形塑
-
作者:
刘宁
-
关键词:
夷夏
文统
古文
韩愈
道统
-
描述:韩愈的夷夏观对其古文思想的形成有重要影响。韩愈夷夏思考的核心是排斥作为"外国之法"的佛教,树立"中国之法"。相对于以民族和文化来区别夷夏的传统观念,韩愈的夷夏观有了更为浓厚的国家意识。其所谓"中国之法",并非单纯的儒道,而是包含了以儒为本的中国道统,以及兼容百家的中国文统,反映了对中国国家精神文化传统的丰富认识。中唐王权重振呼声强烈、边患压力加大,增强了时人的国家意识,构成了韩愈夷夏思考的重要时代背景。夷夏新识的激发,令韩愈走出唐代古文前辈宗经复古的传统格局,形成文道并重、"三代"与"两汉"兼取的独特古文思想。宋人对韩愈的夷夏新识颇多共鸣,这是韩愈古文思想能深刻影响宋人的重要精神背景。
-
韩愈论:在师古与本色之间
-
作者:
贾宏涛
-
关键词:
师古
六朝
本色
韩愈
-
描述:韩愈曾提出"非三代两汉之书不敢观",结合后代古文家的评点进行剖析,可以看出韩文与六经、诸子、西汉人之间的具体关联,这是韩愈的"师古"层面。苏轼曾评价韩愈"文起八代之衰",但刘熙载又评"文集八代之美",苏轼的评说对后代影响甚深,以至于忽略了韩文师法八代的一面,经过详细爬梳发现韩文风格的形成实际与六朝之风存有密切关系,韩愈"师古"范围得以进一步扩大。"本色"批评从诗词领域逐步流衍至文章视野,"文章本色"批评的提出是潜藏于袭古剽掠的风气下产生,古文家将其纳入到韩愈"本色"批评并逐步构筑了"昌黎本色"。但"昌黎本色"的内涵较为复杂,在古文家的争议和进一步讨论中,"师古"与"本色"的界限从明晰逐渐走向消解。
-
“道”与“文”的纠葛:韩愈“文以明道”观新论
-
作者:
张明
-
关键词:
文以明道
古文
韩愈
儒学
-
描述:韩愈提出"文以明道"观,力求在古文创作中体现他复兴儒学、排斥佛老的意图,但是后世的评价或者责备其"道"之不纯,或者批驳其"文"之不粹,"道"与"文"相纠葛,令我们难以恰切把握韩愈的整体面貌。因此,必须拨开迷雾,回到韩愈自身以及他所处的历史境遇,梳理出他关于"道"和"文"的真实思想和创作实践。从"道"的层面,韩愈从儒家士大夫的立场出发,着眼于现实政治,以儒家之道干政,重在践行,但由于身不居其位难以施展,才将"道"的意图表现于古文创作中;从"文"的角度,他以集大成的创作水准,提出"不平则鸣""气盛言宜"等理论主张,以"道"为"文"之根本和动因,并在文中融入了"道"的内容主题,充分贯彻了"文以明道"的理念。
-
论韩愈古文谱系的外在理路与内在矛盾
-
作者:
陈文新
-
关键词:
骈文谱系
萧统
古文谱系
韩愈
-
描述:一般认为,韩愈所建立的古文谱系,以"载道"为宗旨,继承和发扬了诸子和史传的传统,它与萧统等人建立的以辞、赋为宗的骈文谱系,是一种针锋相对的关系。实际上,二者之间的差异只是表面上的,无论是萧统等人,还是韩愈等人,最为看重的其实都是"文";韩愈对"载道"的强调,乃是一种策略性的做法。韩愈古文谱系的内在矛盾由此产生:韩愈的古文谱系与六朝骈文谱系的所谓针锋相对只是表面现象,韩愈所追求的目标同样是成为一流文人;从外在的理路看,"文以载道"确有策略上的必要性,但由此造成的内在矛盾则对古文的发展造成了不容讳言的负面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