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222)
按栏目分组
历史文化(221)
生态文化(1)
国学经典导读
作者: 钱伯城著
关键词: 文学欣赏 古典散文 韩愈(768~824)
描述:本书“导言”部分概括了韩愈的生平、思想及文学成就;选文除选录其他版本均有的韩文外,又选入了历代选本不选的《伯夷颂》、《太原郡公神道碑文》等篇,以展现韩愈散文全貌。本书还对历来受“冷遇”的篇目给出自己公正、客观的评价。
中国古典文学十大家新传
作者: 王汝海著
关键词: 824) 韩愈(768 传记 青少年读物
描述:本书编者为广大读者,尤其青少年学生提供一套简便的、切实的、成系统又可读的文史类书籍。本丛书做选入的“十大家”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顶级人物,人品称精英,作品成经典。本册介绍的是古文领袖韩愈。
海豚书馆
作者: 江辛眉著
关键词: 824) 诗歌研究 韩愈(768 唐诗 校雠学
描述:《校雠蒙拾》一书由两卷构成,此外收录《读韩蠡解》一文。《校雠蒙拾》是作者任教于上海师范学院历史系时,为古典文献学专业的学生开设校勘学课程而编写的教材。该书从“正名”、“冯依”、“体用”和“辨讹”等四个方面阐述在校勘古籍时所应遵循的原则和方法。该书用文言骈体写成,作者希望在教授内容之外,让学生多了解这种一般已经不太常用的典雅文体,更可以从中汲取有关音律、对仗等知识。《读韩蠡解》一文主要就韩愈的诗作考证和探讨。
从"骈散之争"看《祭十二郎文》
作者: 班汉祥
关键词: 《祭十二郎文》 散文 骈文 韩愈
描述:《祭十二郎文》作为古文运动旗手韩愈的作品,其散文性在当时的骈散之争中具有特殊意义.时人偏好骈文积习,是"重偶厌奇"的心理使然.在此基础上,《祭十二郎文》利用奇数词促进了悲情的表达;用散文形式巧妙构建了"失偶"的隐喻.另一方面,文章又通过语气词的连用,获得了骈文般的规模效应和表现张力;通过与《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的对比互证,完成了跨文章的新"对偶""押韵",最终实现了对散文形式的超越
试论《古文观止》选 “二流作品” 的合理性 ——以韩愈、苏轼文章为例
作者: 肖雅
关键词: 教育 《古文观止》 韩愈 苏轼
描述:《古文观止》是三百多年来流传最广、影响极大的古文选本。有学者提出此书在选本时存在着局限性,其中涉及选录了韩愈和苏轼"二流作品"的问题。事实上,根据《古文观止》的选文目的,从"二流作品"的教育价值以及其他古文选本的选文情况来看,选录韩、苏所谓的"二流作品"存在其合理性,这一合理性也在吴楚材、吴调侯所生活的时代背景下得到充分体现。
上页 1 2 3 ... 12 13 14 ... 43 44 45 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