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韩愈“道”之诠释对佛教思想的接受
-
作者:
吴斌
-
关键词:
教化
尊儒
韩愈
道统
融佛
心性
-
描述:论及韩愈"文以明道"中所明何道,学界多从历史层面予以分析,认为韩愈所明的是"夫子、孟子、扬雄所传之道",旨在政治上"尊王攘夷"和文化上"尊儒排佛"。但韩愈之"道"是否真的如其所言"非向所谓老与佛之道"则应从思想层面加以探析。在佛老大行其道而儒学逐渐衰落的社会背景下,韩愈"道"之诠释发生了重大转向——融佛以尊儒,即体现为:仿佛之法统创建儒之道统,效佛之教法倡导儒之教化,融佛之义理补充儒之心性,而其意旨在于接续"道统",复兴儒学。
-
“洪水猛兽”:朱子对宋代名士“阳儒阴佛”思潮的批判及其意义 ——以《杂学辨》为中心
-
作者:
许家星
-
关键词:
朱子
经学
道统
《杂学辨》
阳儒阴佛
-
描述:朱子丙戌所撰《杂学辨》标志着他由溺佛到归本儒学的转变。《杂学辨》非一般意义上辟佛老之作,而是通过严厉批判苏轼、苏辙、张九成、吕本中四位"贵显名誉"之士以佛老解经之阳儒阴佛思想,来达到辨紫朱、清门户、正人心、崇孟学、立道统的目的。朱子对四者的批判集矢于性命论和工夫论,驳斥了性道不可言、以诚造化、格物默识等异端之说,充分显示了不畏权威、接续孟学、弘扬洛学的弘道立场,反映出通过掌握儒家经典解释权来重振儒学的策略。《杂学辨》不仅关乎朱子思想的前后转变,而且发挥了持守儒家经典本位,维护儒学纯洁性的作用,对理学及儒佛关系的走向皆具不可忽视之意义。
-
儒家“一德”论的言说路径及其道统意义 ——以《咸有一德》之诠释为中心
-
作者:
樊智宁,陈徽
-
关键词:
《咸有一德》
德性伦理
政治哲学
“一德”论
道统
-
描述:汉唐儒学与两宋儒学分别通过政治哲学与德性伦理的路径来诠释《咸有一德》,进而阐发各自的"一德"论。汉唐儒学的"一德"论以伪孔《传》与《尚书正义》为代表,二者从天命与德性的关系入手,强调君王的德性与自制。两宋儒学的"一德"论以苏轼与朱熹为代表,苏轼批评汉唐儒学忽视动机的善恶以及规范的正当性,主张以中主于仁而外应乎情来诠释"一德"。朱熹则对苏轼的观点有所扬弃,并结合"理一分殊"来理清"一德"中天理与人情的关系。朱熹将"一德"论视为"十六字心传"的变体,其理论内核是中庸之道,并将"一德"论纳入儒家道统之中。
-
唐代河南著名文学家法律思想
-
作者:
-
关键词:
《唐律疏议》
白居易
道统论
著名文学家
唐太宗
河南籍
武则天
传统儒学
-
描述:唐代是中国传统法制的鼎盛时期,正统儒家法律思想得到普遍的认可和接受,正如《唐律疏议》所言"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鉴于唐代时期唐太宗、武则天与长孙无忌等圣王贤相的政治活动及其相关法律思想在后文法律制度编、法律人物编有所介绍,本节将独辟蹊径,重点关注唐代河南籍著名文学家、政治家韩愈和白居易的法律思想。他们不仅是著名的河南籍文学家、政治家,也是著名的思想家,他们针对法律适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韩愈提出"道统论",使得传统儒学发展到一个新的理论高度;白居易则主张刑、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