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举一动总关情——从苏轼的动作探究《赤壁赋》的感情脉络
-
作者:
刘永胜
-
关键词:
杨世昌
乌台诗案
感情脉络
黄州
苏轼
《赤壁赋》
临皋
-
描述:苏轼因"乌台诗案",于宋神宗元丰三年(1080年)的初春,赶至黄州《,赤壁赋》作于元丰五年(1082年)的秋季。作者此时家住临皋亭,有数十亩故营地可以躬耕,且已在此建成东坡雪堂,初来乍到时的生计难题已经基本得到解决;黄州太守陈君式、老朋友陈慥、道人杨世昌时常往来,弟弟苏辙也曾拜访,让苏轼甚感欣慰;黄州的山川,苏轼已去过很多地方,西山、赤壁等美景给他提供了心灵小憩的场所。于是,在这
-
中国古代的辩证法思想 ——以苏轼《前赤壁赋》为例
-
作者:
高天
-
关键词:
唯物辩证法
《前赤壁赋》
中国辩证思维
-
描述:马克思与恩格斯结合黑格尔的辩证法与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而创造出来的"唯物辩证法"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辩证法思想发展的高级形态。中国古代的很多文学作品中都体现出了辩证法的思想,本文以苏轼的《前赤壁赋》为例,论述该赋体现出的事物永恒发展的观点、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否定之否定规律、矛盾的对立统一规律等辩证法思想。
-
遒逸卓然——乔仲常《后赤壁赋图》探析
-
作者:
张大箴
-
关键词:
山水画
乔仲常
逸
《后赤壁赋图》
-
描述:《后赤壁赋图》是乔仲常的代表作品,该作以苏轼《后赤壁赋》为引,画面丰富且生动,面貌犹取前人但风格自秉。整幅画作更显"清"与"逸"。尤其是"逸",在中国绘画史上更为难得。从这个角度来看,乔仲常推动了中国山水画多方向的发展,丰富了山水画的面貌,对后世具有独特的影响。
-
《赤壁赋》中的“乐”“悲”“喜”
-
作者:
吴苗苗
-
关键词:
乌台诗案
心灵困境
《赤壁赋》
随缘自适
-
描述:身陷"乌台诗案"的苏轼,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仕途失意的他,转而向自然山水和道学佛理寻求解脱,凝聚着他人生哲思的千古名篇《赤壁赋》也由此产生。很多教师在教学本篇时,常借助文中"乐""悲""喜"三个关键词来梳理苏子夜游赤壁时的情感变化,进而串联起对全文的分析。本文拟在此基础上探讨"乐""悲""喜"情感背后更丰富的思想内涵。
上页
1
2
3
...
7
8
9
...
13
14
15
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