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
按类别分组
- 文献(1024)
-
按栏目分组
- 历史文化(1024)
-
-
-
画赤壁——历代文人的文化打卡地
-
作者:
一凡
-
关键词:
赤壁赋
文人画家
传统文人
中国绘画史
黄州
齐家治国平天下
苏轼
《赤壁赋》
-
描述:引言《赤壁赋图》作为一个绘画母题在中国绘画史上不算生僻题材,从南宋始到近代,基于苏轼创作的"两赋一词"思想内涵而作图像化表达的画家不在少数。画家们为什么要画"赤壁",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前人对苏轼《赤壁赋》在书画中接受的原因已有过分析。仅从文人画家的视角来看,大部分画赤壁的文人首先是对苏轼一生的经历产生强烈共鸣,其次是他们对只有苏轼真正做到了卸下传统文人的包袱,不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己任,而甘愿在黄州做一个真正的农民产生了另一种共鸣。
-
人性的挣扎与回归 ——《归去来兮辞》文本解读
-
作者:
梁军磊
-
关键词:
《归去来兮辞》
苏轼评价
挣扎与回归
欧阳修
文本解读
质性自然
任性自然
陶渊明
-
描述:“晋无文章,唯陶渊明《归去来兮辞》而已.”欧阳修如此评价陶渊明这篇文章.“任性自然”固然是他为人的准则,行文更是如此.正因为这种追求自然的写作习性,才迟迟不获当时甚至更后一点的评论家肯定.苏轼评价其诗的特点是:“外枯而中膏,似澹而实美”、“质而实绮,癯而实腴”.作为诀别官场的宣言书,这篇文章确实写得“如肺腑自然而出”,对田园的向往,对家庭的眷恋,对官场的厌恶,没有丝毫的矫揉造作,诚如他所说的“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
-
从象征意味谈《后赤壁赋》的情感
-
作者:
仇丹青
-
关键词:
贬黄州
象征意味
《前赤壁赋》
自我生命
融入自然
苏轼
《赤壁赋》
《后赤壁赋》
-
描述:苏轼的前、后《赤壁赋》分别写于元丰五年的秋、冬两季,是苏轼被贬黄州之后的作品。《前赤壁赋》中以主客对答议论的方式寄寓了作者的人生观及宇宙观,有对物我无尽的思考,有将自我生命融入自然的感慨,而《后赤壁赋》则以写景为主,直接抒写内心情感的文字却少之又少,作者将以叙事和抒情结合的方式,将此篇文章写得神秘迷离,笔者认为,此文中多处文字读来均有其深意,具有一定的象征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