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1024)
按栏目分组
历史文化(1024)
聚焦定点研究的几个关键问题——整本书教学的文本特质与课型创新研讨(之六)
作者: 王君,夏海芹,吴凤云,俞春霞,欧阳艳,时慧慧
关键词: 《汉书》 整本书阅读 课型创新 唐宋八大家 老师 文本特质 关键问题 苏轼
描述:一王君:老师们好。欢迎大家。我们这一期的研讨话题依旧是整本书阅读的"聚焦"艺术。有了聚焦,才可能有好的选点。我这段时间重听康震老师讲唐宋八大家。听到他讲苏轼读书,很有共鸣。据说一般人读《汉书》,能读一遍就不得了,但苏轼,是读了三遍,抄录了三遍,研究了三遍。而且,我惊讶
把“失意”活成“诗意”
作者: 叶新
关键词: 湖北省黄冈市 贬黄州 团练副使 乌台诗案 文化景观 亭记 苏轼 遗爱湖公园
描述:在湖北省黄冈市,有一座遗爱湖公园,园内建有苏轼纪念馆、苏轼雕像、遗爱亭等文化景观.公元1080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团练副使,苏轼曾在《遗爱亭记》中表达了自己为官任事的价值观,开篇第一句便是:"何武所至,无赫赫名,去而人思之,此之谓遗爱."他认为,为官一任就该造福一方,不求做轰轰烈烈的大事,只求在点滴小事上关心老百姓.因此,即使在自己处境不顺、内心彷徨、生活拮据之时,他依然笑对困难,出"功成"之力而不求"功成"之誉,为百姓做了不少实事.苏轼一生经历了很多政治风波,大半辈子都在贬谪中度过,然而无论走到哪里,他都不忘为官之本,把"失意"活成了"诗意",写下了许多不朽的诗篇.这些诗词背后所蕴藏的独特人生经历和个人魅力更值得探究
积水空明竹柏影——从苏轼词中晓理趣
作者: 李涛
关键词: 审美意味 理趣 伦理道德 苏轼词 社会伦理 三日不绝 言有尽而意无穷 诗词歌赋
描述:什么是"理趣"?通俗的理解即:"说理,但不乏味,且说得巧妙,说得有意思",并能够做到"言有尽而意无穷",如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一般,就算是把"理趣"做到家了。首先是一个"理"字。日常生活中我们所谓的理,一般指一种社会伦理或道德规范。它虽然也是理,但在诗词歌赋中却很少涉及。究其原因,诗词作为审美的一种载体,它的性质决定了它必须具有强烈的审美意味,而一般的伦理道德恰恰最缺乏这一点。因此,很多时候,我们都自觉或者不自觉地排斥理在审美之中显现
苏轼以禅入诗浅析
作者: 邱启添,钟宇
关键词: 宋仁宗 唐宋八大家 正统儒家 诗词 雄才 才华横溢 以禅入诗 苏轼
描述:“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是一位全才文人,才华横溢,文章、诗词俱佳,书法、绘画精通。纵观苏轼一生,历经宋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徽宗五朝。他出生于一个世代奉儒的家庭,受过正统儒家教育,入第之后,热忱满腔,欲一展雄才,匡复社稷。
小峨眉下谒“三苏”
作者: 赵慎珠
关键词: 小峨眉山 唐宋八大家 苏洵 苏辙 莲花山 苏轼 三苏 大宋
描述:出郏县西北23公里,有座"峰峦绵亘,状如列眉"的小峨眉山。其山东麓,中顶莲花山和两座小峨眉山形成一箕形山坳,因安葬着北宋大文学家苏轼、苏辙两兄弟的遗骨和其父苏洵的衣冠而闻名遐迩。唐宋八大家中的苏洵、苏轼与苏辙,聚成了大宋历史的一朵莲,并与小峨眉山辉映成无限胜景。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