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道心禅影》集跋(节选)
-
作者:
郜明超
-
关键词:
嵩山少林寺
佛印禅师
心禅
-
描述:嵩山少林寺禅堂有一副对联——松室夜灯禅影静,莎庭春雨道心空,禅味十足,提取"道心禅影"四字作为诗集名,便有此意。我生长于嵩山,工作在少林,对家乡的一寺一庙、一草一木都有真实的感情、特殊的理解,这为写作提供了充足的原料和养分。我喜欢禅诗源于大文豪苏轼与金山寺佛印禅师的故事,他们看似搞笑的日常对骂,却无处不透露着引人深思的大智慧。
-
论韩愈“道”之诠释对佛教思想的接受
-
作者:
吴斌
-
关键词:
教化
尊儒
韩愈
道统
融佛
心性
-
描述:论及韩愈"文以明道"中所明何道,学界多从历史层面予以分析,认为韩愈所明的是"夫子、孟子、扬雄所传之道",旨在政治上"尊王攘夷"和文化上"尊儒排佛"。但韩愈之"道"是否真的如其所言"非向所谓老与佛之道"则应从思想层面加以探析。在佛老大行其道而儒学逐渐衰落的社会背景下,韩愈"道"之诠释发生了重大转向——融佛以尊儒,即体现为:仿佛之法统创建儒之道统,效佛之教法倡导儒之教化,融佛之义理补充儒之心性,而其意旨在于接续"道统",复兴儒学。
-
韩柳孟子观之分歧及其思想史意义 ——以儒佛道三教关系为视角
-
作者:
张勇
-
关键词:
儒佛道
三教关系
孟子
韩愈
柳宗元
-
描述:韩愈、柳宗元围绕孟子"夷夏观""义利观""心性论"等思想展开论辩。韩愈高度赞扬孟子,认为他是"孔子之道"的正宗传承者,因此主张将其列入"道统";柳宗元则极力贬低孟子,认为他违背"孔子之道"的真精神,因此反对将其列入"道统"。韩柳二人孟子观分歧的原因与实质在于二人对当时儒佛道三教关系及儒"道"内涵的不同理解。二人孟子观的分歧,是对"儒学是什么"这个中唐"时代之问"的不同回答,这一分歧在宋代产生响亮回声,对宋代儒学发展方向的选择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
苏轼紫姑书写的心理机制和精神氛围
-
作者:
刘勤
-
关键词:
佛道
仕宦
紫姑
再现
苏轼
性别
-
描述:苏轼共有六篇作品涉及"迎紫姑"习俗,从中可以看出苏轼对紫姑态度的复杂性和矛盾性。原因自然很多,主要有三:第一,苏轼被贬黄州初期惊魂未定,后期虔诚皈佛,此后越贬越超脱,这种心态直接影响了他对紫姑的态度。第二,唐宋以来紫姑的仙道化色彩浓厚,士大夫惯于将紫姑视为才华横溢、温婉可人的红颜知己,这是苏轼书写紫姑的时代氛围。第三,苏轼囿于男性中心主义性别偏见,对紫姑的书写总是摇摆于低度再现和过度再现之间,充斥着深层次的心理矛盾。
上页
1
2
3
4
5
...
6
7
8
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