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42)
按栏目分组
历史文化(42)
苏轼赤壁词赋中的英雄情结
作者: 马洁涛
关键词: 外儒内道 乌台诗案 刘玄德
描述:苏轼,在被贬黄州的那段"黄金岁月"里,一词二赋(《念奴娇·赤壁怀古》《前赤壁赋》《后赤壁赋》)的惊艳文采成为多少人心中的"白月光"。在这几篇传世之作中,苏轼却只选择了赤壁之战中曹操和周瑜两个英雄人物。从中我们可以窥探苏轼对三国英雄人物有怎样的情结,这些情结背后又隐藏着他怎样的处世态度。请看下文分析:
浅谈苏轼散文中的儒释道三教思想
作者: 黄昱
关键词: 儒释道三教思想 散文 苏轼
描述:进入宋朝,儒、释、道三教在思想层面上进一步融合,"三教鼎立"的格局逐渐被以儒为主、佛道为辅的"三教合一"所替代。宋代的"三教合一"思潮为士人提供了独特的思想文化环境,使宋代士人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性格。作为宋代著名文人,苏轼无疑是融合儒释道三教思想文人的代表,苏轼的散文也成为其儒释道三教融合思想的重要体现。从苏轼的散文出发探究苏轼对儒释道三教思想的吸收与转换对于探讨苏轼以及宋代文人处事态度和当时的文学状况都有重要意义。
论韩愈“道”之诠释对佛教思想的接受
作者: 吴斌
关键词: 教化 尊儒 韩愈 道统 融佛 心性
描述:论及韩愈"文以明道"中所明何道,学界多从历史层面予以分析,认为韩愈所明的是"夫子、孟子、扬雄所传之道",旨在政治上"尊王攘夷"和文化上"尊儒排佛"。但韩愈之"道"是否真的如其所言"非向所谓老与佛之道"则应从思想层面加以探析。在佛老大行其道而儒学逐渐衰落的社会背景下,韩愈"道"之诠释发生了重大转向——融佛以尊儒,即体现为:仿佛之法统创建儒之道统,效佛之教法倡导儒之教化,融佛之义理补充儒之心性,而其意旨在于接续"道统",复兴儒学。
韩柳孟子观之分歧及其思想史意义 ——以儒佛道三教关系为视角
作者: 张勇
关键词: 儒佛道 三教关系 孟子 韩愈 柳宗元
描述:韩愈、柳宗元围绕孟子"夷夏观""义利观""心性论"等思想展开论辩。韩愈高度赞扬孟子,认为他是"孔子之道"的正宗传承者,因此主张将其列入"道统";柳宗元则极力贬低孟子,认为他违背"孔子之道"的真精神,因此反对将其列入"道统"。韩柳二人孟子观分歧的原因与实质在于二人对当时儒佛道三教关系及儒"道"内涵的不同理解。二人孟子观的分歧,是对"儒学是什么"这个中唐"时代之问"的不同回答,这一分歧在宋代产生响亮回声,对宋代儒学发展方向的选择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洪水猛兽”:朱子对宋代名士“阳儒阴佛”思潮的批判及其意义 ——以《杂学辨》为中心
作者: 许家星
关键词: 朱子 经学 道统 《杂学辨》 阳儒阴佛
描述:朱子丙戌所撰《杂学辨》标志着他由溺佛到归本儒学的转变。《杂学辨》非一般意义上辟佛老之作,而是通过严厉批判苏轼、苏辙、张九成、吕本中四位"贵显名誉"之士以佛老解经之阳儒阴佛思想,来达到辨紫朱、清门户、正人心、崇孟学、立道统的目的。朱子对四者的批判集矢于性命论和工夫论,驳斥了性道不可言、以诚造化、格物默识等异端之说,充分显示了不畏权威、接续孟学、弘扬洛学的弘道立场,反映出通过掌握儒家经典解释权来重振儒学的策略。《杂学辨》不仅关乎朱子思想的前后转变,而且发挥了持守儒家经典本位,维护儒学纯洁性的作用,对理学及儒佛关系的走向皆具不可忽视之意义。
上页 1 2 3 4 5 6 ... 7 8 9 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