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15)
按栏目分组
历史文化(13)
生态文化(2)
论大专国文课程与生命教育之相融-以亚东技术学院1061学期国文课程为例
作者: 潘柏年
关键词: 生命教育 大专国文 道德 伦理
描述:论大专国文课程与生命教育之相融-以亚东技术学院1061学期国文课程为例
中国传统生态文化丛书
作者: 张圆圆
关键词: 思想评论 824) 韩愈(768 生态伦理学
描述:《物我相谐(韩愈生态伦理简论)》采用生态视角对韩愈思想作全新解读,从生态整体论、生态德性论、生态境界论、生态功夫论等方面构建了韩愈生态伦理思想体系。本书还立足儒家思想的发展脉络探寻了韩愈生态伦理思想的渊源,并将其与同时代的柳宗元和刘禹锡作对比,凸显了韩愈生态伦理思想的独特性。韩愈是唐代屈指可数的儒家代表之一,其生态伦理思想可视为唐代儒家生态伦理思想的一个典型。
苏轼“书如其人”说之义蕴及对当代书坛的启示
作者: 韩立平
关键词: 伦理 当代 书法生态 存在 书如其人
描述:先秦时期就已发轫于儒家思想中的"文如其人"说,是中国古典文艺思想的主流。"书如其人"说在苏轼思想中的逻辑支点是"知人论世""尚友"古人。他从书法接受的维度揭示了"书如其人"说的伦理意义。当代展厅导向的书法生态,在追求纯艺术的假想中,遮蔽了书法的伦理存在,使"书如其人"出现困境。当代书法的真正繁荣,应是创作群体的多向度、多层次,在书法之外拥有丰富多样的人生实践或事业成就,应是书法走出展厅后还能以伦理的"常态"存在于日常生活空间。书法不仅是"有意味的形式",更要具有流动的血脉,能由翰墨馀韵上达道德品格、学问性情、人生事业等广阔的生命世界。
积水空明竹柏影——从苏轼词中晓理趣
作者: 李涛
关键词: 审美意味 理趣 伦理道德 苏轼词 社会伦理 三日不绝 言有尽而意无穷 诗词歌赋
描述:什么是"理趣"?通俗的理解即:"说理,但不乏味,且说得巧妙,说得有意思",并能够做到"言有尽而意无穷",如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一般,就算是把"理趣"做到家了。首先是一个"理"字。日常生活中我们所谓的理,一般指一种社会伦理或道德规范。它虽然也是理,但在诗词歌赋中却很少涉及。究其原因,诗词作为审美的一种载体,它的性质决定了它必须具有强烈的审美意味,而一般的伦理道德恰恰最缺乏这一点。因此,很多时候,我们都自觉或者不自觉地排斥理在审美之中显现
陶渊明践行孔孟美学的潜体系
作者: 徐声扬
关键词: 生态伦理美 个体生命学 孔子 美学 陶渊明 集体社会美 孟子
描述:孔孟的确没有自成系统的美学理论框架的“显体系” ;但有对美学“一以贯之”的言论与思想 ,质性明确而独特 ,且环环相扣、自成一统 ,可称之为“潜体系”。对此 ,陶渊明心领神会 ,付诸践行 ,值得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