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儒家“一德”论的言说路径及其道统意义 ——以《咸有一德》之诠释为中心
-
作者:
樊智宁,陈徽
-
关键词:
《咸有一德》
德性伦理
政治哲学
“一德”论
道统
-
描述:汉唐儒学与两宋儒学分别通过政治哲学与德性伦理的路径来诠释《咸有一德》,进而阐发各自的"一德"论。汉唐儒学的"一德"论以伪孔《传》与《尚书正义》为代表,二者从天命与德性的关系入手,强调君王的德性与自制。两宋儒学的"一德"论以苏轼与朱熹为代表,苏轼批评汉唐儒学忽视动机的善恶以及规范的正当性,主张以中主于仁而外应乎情来诠释"一德"。朱熹则对苏轼的观点有所扬弃,并结合"理一分殊"来理清"一德"中天理与人情的关系。朱熹将"一德"论视为"十六字心传"的变体,其理论内核是中庸之道,并将"一德"论纳入儒家道统之中。
-
陶渊明美学思想的形态、成因及其地位
-
作者:
胡治洪
-
关键词:
美学思想
美学观
田园生活
美学风格
陶渊明
真淳
哲学思想
伦理思想
“真”
审美理想
-
描述:美学思想,作为人们把握和评价现实世界的一种特殊意识形态,与人们的哲学思想、政治思想、伦理思想、学术思想、宗教思想等意识形态诸方面密切联系。陶渊明的美学思想,同样是受他的哲学思想、政治思想、伦理思想、学术思想所制约的。从传世的百余篇作品中可以看出,陶渊明的哲学、政治、伦理、道德、学术诸观念是相当复杂甚至矛盾的。他的宇宙观中具有朴素的唯物论成分,他以自然为万物主宰,鼓吹服膺自然的主题;但这种唯物论成分被他推演到极端,就转变为一种深刻的宿命论,故而他鼓
-
试析江西武功山地区民间故事的叙事特征
-
作者:
刘荷香
-
关键词:
诗教
武功山
叙事特征
民间叙事
儒家伦理道德
楚风
历史真实
地方特色
明月山
隐喻思维
-
描述:叙事渗透于民间艺术的方方面面,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江西武功山地区的民间故事,不仅承袭了儒家的"诗教"传统,以儒家伦理道德为叙述主题,蕴涵了善恶二元对立思维,而且由于深受楚风的影响,具有独特的地方特色,想象丰富、浪漫神奇。另外,民间故事也是当地人民生活的这个"真实的世界"的虚幻反映,通过把握故事中的隐喻思维,我们往往可以发现隐藏在故事背后的历史真实。更难能可贵的是,这些故事体现了叙述者朴素的生态叙事意识,在今天对我们来说仍具有深远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