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44)
按栏目分组
历史文化(44)
陶渊明生死观剖视
作者: 赵治中
关键词: 《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 《形影神》 生死问题 《自祭文》 陶渊明 挽歌诗 人生观 委运任化 魏晋士人 《古诗十九首》
描述:陶渊明生死观剖视赵治中生死问题,曾被人们称为“人世第一层障碍”,是任何人都无法回避的。对于这个问题,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社会的不同人会作出不同的抉择。一作为时代历史和现实生活反映的文学,生死观也成了它的一个深奥而永恒的主题。东晋大诗人陶渊明对生死的态度...
吴有训:中国现代物理学界的先驱者
作者: 王大明
关键词: 射线 吴有训 现代物理学 频率特征 先驱者 物理学家 科学教育 新高度 问题研究 发射频率
描述:在中国最早的一批物理学家之中,从事X射线问题研究的是胡刚复先生(1982-1966),他曾经进行过物质对X射线的吸收频率特征、X射线特征发射频率等问题的研究.但真正将X射线问题的研究推向一个新高度的中国人,则是胡刚复的学生——吴有训(1897-1977).作为中国现代物理学界的卓越先驱者,吴有训的贡献还包括他在中国的科学教育、中国的科
李祝霞、卓益忠、茅广军获第六届吴有训物理奖
作者:
关键词: 量子分子动力学模型 吴有训 物理思想 研究成果 原子能科学 中高能 相对论重离子碰撞 物理研究所 输运理论 物理问题
描述: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核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李祝霞、卓益忠和博士生茅广军等的研究成果“微观输运理论的发展及其在中高能重离子碰撞中的应用”日前获得了第六届吴有训物理奖。该成果提出并建立了自洽的相对论BoltzmannUehlingUlenbeck(RBUU)理论,整个理论框架是建立在自己的物理思想和推导方法上,并在此基础上运用RBUU理论研究了相对论重离子碰撞的趋平稳、集体流、粒子产生等极为重要的物理问题。此外,该成果还发展了量子分子动力学模型(QMD),并早在1991年便提出改进了的量子分子动力学模型可用于中高能核数据的计算。该成果在洁净能源的靶物理研究上得到了应用。专家认为,这项在国内发展起来
认识及应对新兴技术带来的伦理问题
作者: 沈向洋,龚克,乔杰,薛澜,蒲慕明,埃里卡·霍维茨,卢西亚诺·弗洛里迪,彼得·保罗·维贝克
关键词: 中国科学院院士 新兴技术 伦理委员会 产业创新 人工智能 社会伦理问题 联合会主席 中国工程院院士
描述:当代科技快速迭代,科技应用不断创新,技术与产业创新紧密结合,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社会生活,也引发了一系列社会伦理问题,冲击人类传统的伦理观念。第二届世界科技与发展论坛高端对话环节,邀请美国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清华大学双聘教授沈向洋作为主持人,世界工程组织联合会主席龚克、清华大学苏轼民书院院长薛澜、中国工程院院士乔杰、中国科学院院士蒲慕名、微软首席科学家埃里卡·霍维茨、牛津大学教授卢西亚诺·弗洛里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工智能伦理委员会召集人彼得·保罗·维贝克教授作为嘉宾,共同探讨新兴技术引发的伦理问题。
上页 1 2 3 ... 7 8 9 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