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坡本是借山川——文化视角下的黄州东坡赤壁研究
-
作者:
傅方煜,曹宇
-
关键词:
文化景观
东坡赤壁
环境艺术
苏轼
-
描述:黄州赤壁自然景致殊异,人文历史悠长,苏轼在此写下了流传千古的"一词两赋"。黄州赤壁由此进入了文化视野之中,从地理空间的"黄州赤壁"转化成为文化景观的"东坡赤壁"。本文以文化景观视角,呈现东坡赤壁在其物态环境空间中,以苏轼的文化活动为催化剂,催发和聚集了大量的名人文化活动,逐步衍生出丰富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并在环境与想象的虚实之间相互转化。
-
月光下的赤壁之旅
-
作者:
邵仄炯
-
关键词:
乔仲常
月光下
《后赤壁赋图》
-
描述:乔仲常开创了中国古代中国画表现"影子"的先河,让《后赤壁赋图》真正成为了一次月光下的赤壁之旅。《后赤壁赋》是北宋著名大文人苏轼创作的一篇文学作品。这篇赋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当时由于熙丰变法导致党派争斗,苏轼牵连其内,一路贬官至黄州,于七月十五和十月十五两次泛舟赤壁,写下了前后《赤壁赋》。在《后赤壁赋》中,苏轼表达了对当年在赤壁意气风发的英雄们的向往,以及对生命短暂与人生虚诞的感慨,从中提出了非常豁达而富有哲理的反思,成为了千古流传的经典佳作。之后,北宋画家乔仲常根据苏轼的文字描绘了《后赤壁赋图》。
-
苏轼的赤壁情怀
-
作者:
张敏
-
关键词:
战争场面
贬黄州
英雄人物
王安石
山川相缪
赤壁
苏轼
《赤壁赋》
-
描述:发生在赤壁的那场江河大战在人们心头久久挥之不去,那些英雄人物则时常凝缩成为一个"怀古"的标签被谈论起,800多年之后,长江上响起了这样一句辞赋: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夏口"即今天的武昌,"武昌"则是今天的鄂州,这句辞赋出自《赤壁赋》,作者是被王安石认为"几百年如此人物"的文人苏轼。当时他被贬黄州,泛游长江之时,将历史上"火烧赤壁"的战争场面刻画到了黄州。黄州的赤壁因为苏轼被称为"文赤壁",与三国的古赤壁战场"武赤壁"相呼应(关于黄州赤壁前文已有解读,此处不再赘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