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120)
按栏目分组
历史文化(119)
生态文化(1)
《赤壁赋》文化语码解读
作者: 程翔
关键词: 文化语码 儒、释、道 无尽藏 物不迁 佛家文化 《赤壁赋》 儒家经典
描述:人们常说苏轼《赤壁赋》达到了儒、释、道三家圆融的境界,但是儒、释、道三家究竟如何体现在文章中的,又是如何圆融的?笔者看了一些文章,总觉语焉不详,便很想深入探讨下去。有材料讲,有一天,钱基博在书房读《赤壁赋》,他的助手问,先生对这篇文章倒背如流,为何还要读?钱先生回答,《赤壁赋》需要用一生去读。以钱先生之渊博,尚且不敢掉以轻心,何况我们普通语文教师!由此可见,《赤壁赋》的确难
论苏词中人生境遇与境界的关系
作者: 闫镇
关键词: 人生境界 寂寞沙洲冷 《定风波》 人生境遇 缺月挂疏桐 《念奴娇·赤壁怀古》 天地境界 酹江月
描述:苏轼在中国传统文学艺术创作、文艺理论批评等领域始终占有重要地位。其一生跌宕起伏,经历三次贬谪,但正是这些不幸的遭遇成就了今天不朽的苏东坡。本文以苏词为研究对象,主要分析《卜算子》(缺月挂疏桐)、《念女娇·赤壁怀古》、《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四首词中所表现出来的境界高低及境界性质问题,并结合苏轼的三次贬谪经历,探讨诗词创作时间的先后与词人的境界并非存在必然的关系,最后思考境遇对苏轼境界提升的影响。一
抓住群文内在的关联性
作者: 褚树荣
关键词: 语文活动 课程设计者 专题教学 《前赤壁赋》 语文核心素养 堂课 课堂教学转型 统编教材
描述:这堂课是联动苏轼"两赋一词"三个文本,围绕一个核心问题——苏轼如何完成精神的突围进行的"小微专题教学"。它较好地呈现了新的语文学习观中"问题""任务""情境""活动"等要义,体现了新课标以语文核心素养为纲,以语文活动为主线,以学习任务为驱动的课堂教学转型。具体而言,这堂课把握住了以下几个关键问题。
"赤壁三绝"课堂实录
作者: 郑可菜
关键词: 课堂实录 贬黄州 乌台诗案 堂课 写作背景 缺月挂疏桐 赤壁 卜算子
描述:师:今天这堂课我们走近一个雄视百代、千古无一的有趣灵魂——苏轼。"三咏赤壁"的写作背景是1079年,45岁的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从"庙堂之器"骤成"戴罪之身"。我们从初中学过的《卜算子》和课前所发的助读材料来一窥他此时的处境和心境: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平生亲友,无一字见及,有书与之亦不答,自幸庶几免矣。(《答李端叔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