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154)
按栏目分组
历史文化(154)
萧统评陶渊明三十年研究述评
作者: 张梦珂
关键词: 《闲情赋》 萧统 陶渊明 《文选》
描述:萧统评陶渊明三十年研究述评
论“士不遇赋”中士人心态的转变——以屈原、董仲舒和陶渊明为例
作者: 高诗亚
关键词: 《离骚》 《士不遇赋》 《感士不遇赋》 士人心态 董仲舒 陶渊明 屈原
描述:论“士不遇赋”中士人心态的转变——以屈原、董仲舒和陶渊明为例
苏轼《洞庭中山二赋》
作者: 云辉
关键词: 吉林省博物馆 《洞庭中山二赋》 《三希堂法帖》 中山松醪赋 洞庭春色赋
描述:苏轼(一〇三七—一一〇一),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北宋嘉祐二年(一〇五七),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北宋元丰三年(一〇八〇),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
从象征意味谈《后赤壁赋》的情感
作者: 仇丹青
关键词: 贬黄州 象征意味 《前赤壁赋》 自我生命 融入自然 苏轼 《赤壁赋》 《后赤壁赋》
描述:苏轼的前、后《赤壁赋》分别写于元丰五年的秋、冬两季,是苏轼被贬黄州之后的作品。《前赤壁赋》中以主客对答议论的方式寄寓了作者的人生观及宇宙观,有对物我无尽的思考,有将自我生命融入自然的感慨,而《后赤壁赋》则以写景为主,直接抒写内心情感的文字却少之又少,作者将以叙事和抒情结合的方式,将此篇文章写得神秘迷离,笔者认为,此文中多处文字读来均有其深意,具有一定的象征意味。
水月之间的精神逍遥:重读苏轼经典《前赤壁赋》
作者: 欧阳琴1,林长洋2
关键词: 前赤壁赋 客观对应物 经典重读
描述:重读苏轼经典《前赤壁赋》,从水月作为心理意识的“客观对应物”角度切入,剖析“月和水”在“主与客”心中三重观感,探索它们由物我交流的人格对象,到天人相形的自然客体,再到物我同一的精神载体的不同地位,领略作者从个人境遇到宇宙人类命运再复归个人心灵的深邃思考,把握其景、情、理交融的艺术特质。
上页 1 2 3 ... 8 9 10 ... 29 30 31 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