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154)
按栏目分组
历史文化(154)
闲秋游赤壁,对话悟哲思 ——苏轼《赤壁赋》中的二元对立与消解
作者: 毛雨鑫
关键词: 文本解读 《赤壁赋》 二元理论
描述:《赤壁赋》是苏轼笔下的经典之作,记叙了作者与友人夜游赤壁时的所见所感,文章用主客问答的形式抒发了作者月夜泛舟的欢乐、怀古伤今的哀愁与精神解脱的豁达。论文基于以马利坦为代表的二元理论,分别从态度层面的欢乐与忧伤、时间层面的历史与现实、主题层面的变与不变以及最后"我"与"客"达成一致几个方面对文本进行深入解读,剖析夜游赤壁时作者与自己达成和解的过程,以期加深读者对《赤壁赋》的理解。
以赋为诗:韩愈《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赏析
作者: 雷恩海
关键词: 以赋为诗 穷而后工 韩愈 张署
描述:《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一诗乃韩愈以赋为诗的代表之作,创作方法上涵盖着赋法的诸多要素。韩愈通过叙事铺陈,申述自身经历与感受,寄寓了对世事的体认,又绾合永贞革新、宪宗即位的种种事迹,表现深挚激昂之情感;借用辞赋之主客问答方式,以主客互相吟诵诗句,一唱一和,虚实结合,共诉衷情,而洒脱疏放,别具一格。此外,韩愈以张署之口来淋漓尽致地抒发内心之不平,亦是其诗歌"穷而后工"理论的体现。
南宋时期苏轼《赤壁赋》经典化试论
作者: 苏叶
关键词: 赤壁赋 赤壁图 苏轼 南宋 接受
描述:《赤壁赋》是苏轼代表作。《赤壁赋》精神不断地被宋代文人所理解,并演绎成多种书画作品。而这种书、画再现的过程使苏轼的经典作品进一步经典化,也是苏轼精神逐步得到认同的过程。
闲秋游赤壁,对话悟哲思——苏轼《赤壁赋》中的二元对立与消解
作者: 毛雨鑫
关键词: 文本解读 《赤壁赋》 二元理论
描述:《赤壁赋》是苏轼笔下的经典之作,记叙了作者与友人夜游赤壁时的所见所感,文章用主客问答的形式抒发了作者月夜泛舟的欢乐、怀古伤今的哀愁与精神解脱的豁达.论文基于以马利坦为代表的二元理论,分别从态度层面的欢乐与忧伤、时间层面的历史与现实、主题层面的变与不变以及最后"我"与"客"达成一致几个方面对文本进行深入解读,剖析夜游赤壁时作者与自己达成和解的过程,以期加深读者对《赤壁赋》的理解.
儒家的传承(中)
作者: 吴克峰,董颖波
关键词: 《岳阳楼记》 灵乌赋 周敦颐
描述:在南北两宋300多年间,人才辈出,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成群结队而来,他们使得两宋的天空,群星闪烁。被誉为"宋初三先生"的孙复、石介和胡瑗,赓续韩愈的传统,并承接范仲淹,以儒学排斥佛、道。但面对佛教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他们的批评却显得力不从心。宋代的儒家知识分子亟需构建一个足以和佛教相抗衡的完整的思
上页 1 2 3 ... 10 11 12 ... 29 30 31 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