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境界高远,文采斐然——品读苏轼前后《赤壁赋》
-
作者:
李建生
-
关键词:
主客问答
山高月小
《赤壁赋》
-
描述:自古文人爱苏轼。爱其人,兼爱其文;抑或说爱其文,兼爱其人。若以超脱旷达之言论苏轼,两"赤壁"当文如其人;若以开拓超俗之旨论苏文,则苏轼其人亦如"赤壁"两文。苏轼被贬谪黄州,遭遇窘境,却转诸内心诉求,人穷而辞工。失意之时写文作诗,并非难事。难则难在同题之文,同样怀抱,却要写出同中有异的趣味。综观两文:一样境界高远,文采斐然;一样写景、抒情、言理,三者水乳交融;一样筑就千古绝唱!《前赤壁赋》描
-
秋江月夜景之人生感怀——浅析苏轼的《前赤壁赋》
-
作者:
冯丽亚
-
关键词:
人生感悟
苏轼《前赤壁赋》
景物描写
-
描述:苏轼是宋代的一位全才,其在诗、词、文、赋、书法、绘画方面都无所不能,堪称一代大家。他一生仕途坎坷,屡次被贬,却能始终保持乐观旷达的心境。他的散文《前赤壁赋》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很高的地位,并对之后的散文和诗都有深远影响。文章主要从文中的景物描写和作者对人生的感悟两方面对这篇散文进行解读,从而感受作品的魅力,体会作者留给我们的人生启示。
-
体味情感变化,感受苏子旷达人生
-
作者:
肖雅
-
关键词:
高中语文
情感变化
苏轼
《赤壁赋》
-
描述:《赤壁赋》展现了苏轼高超的写作技艺,描绘了开阔壮丽的自然景象,呈现出苏轼旷达的人生境界,传递出苏轼辩证的人生哲学思想,为后世读者留下了宝贵的文化和精神财富教师要带领学生深入解读苏轼的《赤壁赋》,以体会他的情感变化,理解他旷达的人生境界,领悟他深刻的思想内涵。
-
苏轼“水月”意象背后的处世哲学
-
作者:
王庆庆
-
关键词:
处世哲学
水月
苏轼
《赤壁赋》
-
描述:苏轼"进退自如、荣辱不惊"的人生态度一直为中国的士人们所追捧,这既给那些正处于坎坷低谷时期的人们一种力量,也开创了后世一种新的审美态度。苏轼醉心欣赏一切美的事物,以"水""月"最得他青睐。从《念奴娇·赤壁怀古》到《赤壁赋》再到《记承天寺夜游》,苏轼笔下自然之景中"水月"总是占据半壁江山。苏轼为何偏爱"水月"?"水月"意象的背后透露出苏轼怎样的处世哲学?本文将以《赤壁赋》为例进行解读。
-
浅谈记游写景类古典散文的审美要略 ——以苏轼《赤壁赋》教学为例
-
作者:
徐含
-
关键词:
人生境遇
古典散文
《赤壁赋》
-
描述:亚里士多德说:"大自然的每一个领域都是美妙绝伦的。"正是这种美妙绝伦,才使文人墨客将诗情画意付诸笔端,钟情于美景与心灵结合的一刹那迎来的智慧与想象。所以,与其说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古人为某次游景所写的美文,不如说是因自然之景,古人从己身挖掘的富饶精神情感。但是,我们在阅读文章的时候,终不能直接目睹作者最后要表达的东西,所以,还是要从景色本身的文化内涵、精心布置的语言"棋局",以及作者的人生迹况入手进入到文本的情感世界,分析景物与心灵结合所发生的精神情感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