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言语形式的背后 ——《桃花源记》教学实录及评析
-
作者:
陈治勇1,张英飞2
-
关键词:
《桃花源记》
教学实录
学生
“行”
陶渊明
言语形式
独特个性
-
描述:如何破译经典《桃花源记》流传千古的密码,上出"这一篇"的独特个性,我避开以往教学涉及的寻常处,抓住陶渊明隐藏在字里行间的"隐身"处,抓住"行""渔人"等命脉词句,层层深入,曲径通幽,挖掘看似平淡的文字下之言简意丰,带领学生穿越桃源,进入陶渊明的心灵深处。一、偶遇桃花林——"行"的密码师师:"世外桃源",一个令人神往之地,它源自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请大家自读课文,疏
-
巨大的张力,厚重的底色——重读《江城子·密州出猎》
-
作者:
陈治勇
-
关键词:
《江城子·密州出猎》
言语形式
声韵
文本秘妙
-
描述:语文教学"教什么"是"道","怎么教"是"技"。"道"不存,"技"何益?立足文本,无限接近文本,是阅读教学之基点。针对相关资料对《江城子·密州出猎》在解读上存在的盲点,立足文字,披文入情,从词作的意象、节奏、声韵、标点诸方面入手,探讨文本言语形式所蓄藏的巨大张力,揭示文本言语形式与文本内容交相辉映、外在之"狂"与内在之"狂"水乳交融的秘妙,从而抵达苏轼"少年狂"之心境。
-
与后世者游的《赤壁赋》教学
-
作者:
杨琦晖
-
关键词:
时空距离
古代散文
生活阅历
心理状态
《始得西山宴游记》
设计意图
《赤壁赋》
言语形式
-
描述: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将苏轼《赤壁赋》和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编排在一起,拟了个板块名——“与造物者游”。领略名家名文,感知他们对于大自然的认识,进而促成自我对于自然的体悟,教学设计意图很好。只是,很多时候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忽略了教学对象是有温度的个体,是与原作者有时空距离的个体。不可否认,公认的典范古代散文文本言语形式、作者生活阅历,与当下学生的认知水平、生活际遇、心理状态存在着厚厚的隔膜。倘若教师不投入温暖,介入到学生的生命体验,那么跨越千年的古文与学生之间总有一条难以逾越的鸿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