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教学理念下高中古诗文教学设计 ——以统编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6 课为例
- 作者: 曹思哲
- 关键词: 审美鉴赏 古诗词教学 新教学理念 稍逊一筹 高中语文教材 老师 人文主题 收集资料
- 描述:统编本高中语文教材第二单元第6课选择了《诗经》中的《芣苢》和苏辙的《文氏外孙入村收麦》两篇作品。两篇作品是为人文主题"劳动"而选编的,这两篇作品在审美鉴赏上可挖掘的价值较之传统名篇要稍逊一筹,好多老师对两篇作品,尤其是《文氏外孙入村收麦》很不熟悉,在教学中给老师们带来了不小的困难。笔者在备课时,通过多种媒介收集资料进行传统的古诗词教学,先介绍作者和背景,然后题解、研读,最后进行艺术手法的鉴赏,但总觉得不尽如人意。故结合自己的备教经历,想进行一次大胆的尝试。使学生在理解这两首诗歌的同时初步体会跨
- 上下五千年看我泱泱大国诗词之“行”
- 作者: 白晓娜
- 关键词: 大江东去 李清照 上下五千年 天涯何处无芳草 凄凄惨惨 胡虏 诗词歌赋
- 描述:诗词歌赋无疑是社会生活的集中反映。在诗词里,有洒脱“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有感叹“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有悲伤“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有执着“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在诗词里,不同时期,不同心境,不同诗人又有着不同的感受。岳飞有“壮志饥餐胡虏,笑谈渴饮匈奴血”的志向,亦有“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丝缎有谁听”的落寞;李清照有“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最难将息”的无奈,也有“生当为人杰,死亦为鬼雄”的豪情;苏轼既有“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豪爽,亦有“天涯何处无芳草”的豁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