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178)
按栏目分组
历史文化(175)
耕读文化(2)
生态文化(1)
苏轼“归来”诗词中两种对立人生态度的解读
作者: 姚寓恬
关键词: 关键词分析法 诗词 归来 解读 苏轼
描述:笔者采用关键词分析法,从"归来"一词入手,对苏轼"归来"诗词进行解读、对其精神世界进行剖析,发现相关诗词潜藏着作者温暖与清冷、投入与抽离的人生态度,这种态度看似互相矛盾,实则互相融合,并在此基础上构筑起了苏轼的终极精神家园。
浅谈苏轼词作及《念奴骄·赤壁怀古》
作者: 杨生善
关键词: 词作风格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成就
描述:苏轼作为北宋时期的文坛领袖,典型地体现着宋代的文化精神,在词、诗、散文、书、画等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本文以苏轼的词作为研究对象,探究苏轼词作的成就,并对其词作名片《念奴娇·赤壁怀古》进行赏析。 苏轼(1037.01-1101.08),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铁冠道人。
以《江城子·密州出猎》为例分析苏词教学内容
作者: 倪静
关键词: 教学目标 教学内容 课堂导入 苏词
描述:通过对比不同时间段、同一授课篇目的两堂名师公开课教学实录,来分析比较两者课堂导入环节和教学内容设计,并总结分析。根据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结合新课程标准所涉及到的古诗词教学目标、要求等,总括出苏轼诗词教学内容可分为三方面: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及情意知识,以此方便教师从不同方面进行系统、科学的教学目标设计。
论张孝祥对苏轼词的接受和推重
作者: 张美丽
关键词: 张孝祥 推重 “以诗为词” 苏轼 接受
描述:张孝祥是南宋初期的爱国词人,其创作上的最大特点是接受和推重苏轼词,继承了苏轼的创作范式,"以诗为词"。他大量写作豪气词、诗化词,其词主要抒发抗战复仇的爱国思想和壮志未酬的幽愤之情,有很强的现实感和时代感。张孝祥更是将词作为一种武器与南宋社会相抗争,词中具有男子汉的英雄气概和血性男子的力度美和崇高美,打破了传统词中以女性阴柔美为主导的格局。同时他以清旷之笔抒发情怀。在当时接受和推重苏轼的词人中,张孝祥是创作成就很突出的一位,他既是辛派词人的先驱,也是苏轼与辛弃疾之间的桥梁,在词史上具有独特地位。
从应制之作到“不朽”之文 ——政治语境与文化语境中的苏轼《上清储祥宫碑》
作者: 许浩然
关键词: 词臣 《上清储祥宫碑》 文宗 苏轼
描述:元祐时苏轼于翰林学士承旨任上奉敕撰成《上清储祥宫碑》。在政治的语境中,该文宣扬了元祐之政的导向,但于随后的绍述时代即遭禁毁,显露出词臣应制之作工具功用的短暂性。在文化的语境中,该文撰成于苏轼文宗位望形成、确立之时,在北宋士人的文事活动中,成为被称赏追慕的对象,体现出文宗之于政治的超然性。及至后代,该文在文化上的影响依然延续,彰显了苏轼文宗位望超越朝代更迭的"不朽"意义。《上清储祥宫碑》于苏轼词臣衔职与文宗位望的交错分合之际,揭示出其文学形象复杂的一面。
上页 1 2 3 ... 20 21 22 ... 34 35 36 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