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113)
按栏目分组
历史文化(93)
生态文化(16)
耕读文化(4)
把学校建成一方教育的“优山美水”——南通市通州区南山湖小学学校文化设计方案
作者: 冯卫东,王笑梅
关键词: 南山 学校 文化设计 教育 南通市 小学 通州区 精神境界
描述:把学校建成一方教育的“优山美水”——南通市通州区南山湖小学学校文化设计方案
山乡教育的“火把”——记2016全省优秀乡村教师罗小进
作者: 李友元
关键词: 武汉大学 浙江大学 候选人 教育 网上评选 规划设计院 乡村教师 清华大学
描述:罗小进,一位有故事的老师:在全省"寻找2016年度‘最美乡村教师和优秀乡村教师’网上评选"103名候选人中,他获得了30689票,位居全省第13名。他教过的学生黄长林,现任浙江大学副教授;彭剑波毕业于武汉大学、深造于清华大学,现供职于清华大学规划设计院……他如数家珍地向笔者罗列出了从大山深处——樟树市阁皂山飞出的50多名"金凤凰"。"小进,是我们黄家巷
《定风波》“觉”字立骨的教学设计
作者: 吴云辉
关键词: 团练副使 乌台诗案 教学设想 实验教科书 黄州 教学设计 苏轼词 诗文内容
描述:【教学设想】从诗文内容看,《定风波》作于公元1082年(宋神宗元丰五年)春,作者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在黄州的第三年,苏轼到城东南30公里的沙湖准备买田终老,途中遇雨,苏轼以此生活小事,彻悟世事,表达出旷达、坦荡、乐观、随性、洒脱、通达的生命认识和醒觉。从单元编排看,《定风波》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4第二单元第2课《苏轼词两首》中的第二首。这个单元学习宋词
苏轼“诗情画意”的一生——指向核心素养的项目式学习课程设计
作者: 李莎
关键词: 核心素养 自主探究 小组合作 问题情境 项目式学习 任务驱动 诗文书画 课程设计
描述:苏轼是我国历史上一位多才多艺的全能文士,其在诗、词、文、赋、书法、绘画等领域都有独特的建树。同时,他一生经历颇丰,每到一处都留下许多的作品与佳话。本文拟将苏轼一生的行踪及其诗文书画结合起来,以"苏轼‘诗情画意’的一生"为主题来展开美术学科统整的项目式学习活动设计。本课程所涉及学科有美术、语文、历史和地理,在项目式学习的所有活动中,鼓励学生以个人自主探究及小组合作的方式主动构建学科知识之间的关系,并结合生活中问题情境,以任务驱动的方式推动课程的实施,探寻苏轼诗情画意的一生。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
作者: 王雨冰
关键词: 文言实词 整体感知 景语 人生境界 情语 反复朗读 教学设计 互学
描述:【教学目标】1.通过自学和互学,借助注释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2.通过多种方式的朗读,借助联想和想象,了解写景句的特点,感知"凡景语,皆情语"的作用。3.结合背景资料,反复朗读,体会"闲人"心境,领会苏轼"安闲从容"的人生境界。【课前准备】1.朗读课文,尝试疏通文意。2.阅读所发背景资料,了解苏轼在黄州期间的经历。【教学环节】一、设疑导入PPT:苏轼书法"游"字
上页 1 2 3 ... 14 15 16 ... 21 22 23 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