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1024)
按栏目分组
历史文化(1024)
反对餐饮浪费的历史故事
作者: 刘明江
关键词: 自律 一杯酒 改善生活 勤俭节约 节俭 苏轼 奢侈
描述:"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自古以来,历史上为杜绝铺张浪费采取了很多措施,也涌现出众多崇廉节俭的好官,留下许多故事。苏轼节俭自律北宋大文豪苏轼(字东坡)非常注意节俭自律,极力反对奢侈。他认为奢侈腐化、大吃大喝不仅有害风气,也有害身体。他曾写过一篇《节饮食说》的小文,贴在自家墙上,时时警醒。他自己每顿饭只是一饭一菜。到了逢年过节改善生活,也只能饮一杯酒,吃一个荤菜。
试论苏轼“华采为末,体用为本”的修辞思想
作者: 马文秀,李少丹
关键词: “华采为末 体用为本” 形成因素 修辞思想 苏轼
描述:苏轼在诗、词、散文方面之所以取得巨大成就,为宋代文学创作开创了新的格局,离不开其对"华采为末,体用为本"修辞思想的推重。这一思想包含了文学创作注重功用性、反对空虚浮华的语言修辞两层内涵,经过苏轼自身的消化吸收、融会贯通,在其作品中得以充分体现。该思想的形成主要受到儒家文化、家庭教育以及社会因素的影响。研究苏轼"华采为末,体用为本"的修辞思想,对深化苏轼修辞研究、促进当下的文学创作无疑是有意义的。
“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读苏轼《方山子传》随感
作者: 郭英德
关键词: 《方山子传》 方山冠 陈季常 方山子传 《苏轼诗集》
描述:苏轼写过一篇短文《传神记》,以春秋时期楚国宫廷艺人优孟化装成已故宰相孙叔敖,"抵掌谈笑,至使人谓死而复生"的故事为例证,说明人物肖像画的真谛在神似,而不在形似。他说:"此岂举体皆似,亦得其意思所在而已。"(《苏轼文集》卷一二,中华书局,1986,400页)演员扮演现实人物,无论演技多么高超,都不可能做到"举体皆似",但能做到捕捉人物之"神",从而"得其意思所在"。画家也是如此。所以苏轼认为:"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苏轼诗集》卷二九《书鄢陵王主簿所画折枝二首》其一,中华书局
岗位诚可贵 安心价更高
作者: 黄庆新
关键词: 宋神宗 蛮荒之地 元丰二年 苏轼
描述:宋神宗元丰二年,时任秘书省正字的王巩被贬至蛮荒之地宾州,歌妓柔奴随同而行。四年之后,王巩北归,与苏轼在京师重逢。重逢宴上,苏轼问柔奴,岭南风物如何,是不是有些不太适应,柔奴从容回答:"心安定的地方,便是我的故乡。"苏轼听后,大为感动,因此写下了那首名诗词"试问岭南应不好,却
花城四记
作者: 陆春祥
关键词: 人生坐标 必修课程 巫阳 闲游 黄州 儋州 朝奉郎 苏轼
描述:春天的诗,风在朗诵。己亥末庚子初,广州春之静美,花花世界,闲游四日,择事而录,为之四记。壹、六榕黄州惠州儋州,苏轼的人生坐标。苏轼在儋州时,终老在此的想法,常常涌上心头,"余生欲老海南村,帝遣巫阳招我魂"(《澄迈驿通潮阁二首》),没想到,这都是他精彩人生的必修课程,公元1100年四月,朝廷大赦,苏轼又得以复任朝奉郎,北归,归北,苏轼一路行来,这就到了广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