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1024)
按栏目分组
历史文化(1024)
千载诗书乡,一城东坡魂
作者: 曾勋
关键词: 生命体验 时运不济 峨眉山 豁达 苏轼
描述:“时运不济”后面,是独立、自信和豁达的生命体验,苏轼浪漫和坚韧的性格和命运,镌刻着从小阅过的人、遇过的事,悟过的景。这地方枕峨眉、瓦屋,岷江“穿城三里三,绕城九里九”,水旱从人,沃野千里。“因峨眉山为名也”,是为眉山。
莫作儿女态——苏轼与陈希亮、陈慥父子
作者: 刘墨
关键词: 出仕 陈希亮 太守 欧阳修 钱惟演 苏轼 陕西凤翔
描述:北宋嘉祐六年(一○六一)十二月十四日,第一次正式出仕的苏轼,到了陕西凤翔。他刚到凤翔时的太守,是宋选,这是一个脾气和修养极好的长官,比苏轼到任早四个月而已。苏轼第一次出仕就遇到这样一位和霭可亲的好太守,实属不易,宋选对他也极包容,有些像欧阳修当年遇见钱惟演的感觉。
宋人美学在于境界
作者: 柯少君
关键词: 境界 一言蔽之 美学 诗词 苏轼 日常生活 东坡先生
描述:宋人美学吸引之处,在于境界。可是“境界”每人感受不同,不能以一言蔽之。以下试举数例。文人:苏轼早前在整理苏轼《木石图》资料时,除了东坡先生生平、诗词、书画,也看了许多艺术以外的轶事,毫无疑问苏轼在学术领域上有非凡之处,而他在官仕生涯中、曾经被宫廷甚为看重,却又数次被贬官流放至不毛之地,不论多风光,或是多潦倒,他在这些颠沛经历里,苦或乐的日常生活中,他所感受到的那种境界,并非我们一般常人能轻易感受到的。
《李太白仙诗卷》研究
作者: 程维
关键词: 价值及影响 行书书风 《李太白仙诗卷》 苏轼
描述:宋代尚意书风在整个书法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而苏轼作为宋代尚意书风的代表,他的创新性是继唐之后的一次升华,苏轼的独特的执笔法,用墨法,以及苏轼作品所透露出的浓浓的书卷气息,都是我们需要去研究学习的。苏轼一生坎坷,而黄州时期达到了他的巅峰期,这个时期代表作《黄州寒食帖》被称为"天下第三行书",而《李太白仙诗卷》是继高峰之后的又一次高峰。
格“瓷”致知
作者: 陈睿,颜缤纷
关键词: 霜姿 薄如蝉翼 杨妃 剔透玲珑 苏轼
描述:白,冷,剔透,薄如蝉翼,细腻莹滑……瓷一直如玉骨冰肌的仙娥般在世人脑海中飘飘渺渺,难以触及。而直到我如愿走进瓷厂、博物馆,亲手触碰了瓷那热情而又疏离的温度后,我才恍然大悟,瓷的代代相传,不仅缘于其翩然婉约的姿态,更在于其中蕴含的智慧与道理。苏轼有诗云:“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我想这于瓷亦为得当。艺匠手下千“瓷”百态,许多人爱瓷如痴却也参不透她的变幻万千。天青、豆绿、杨妃红……各种颜色将瓷装扮得如粉妆玉琢的少女,明媚万千。然而,瓷终归是孤清的,不论如何装饰打扮,她始终那么剔透玲珑,不容一丝灰尘;始终那么轻巧易碎,容不得半点碰撞;始终在展台里独自妍媚,不论眼前人来人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