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12)
按栏目分组
历史文化(12)
那份不一样的真情
作者: 肖廷威
关键词: 因缘 感受 真情 时空转换
描述:那份不一样的真情
苏轼作品量的时空分布
作者: 郭红欣
关键词: 宋代文学 作品 苏轼 时空分布 定量分析
描述:苏轼及其作品,一向是人们研究和关注的焦点,但尚未对其作品进行整体统计和时空分布的量化考察。据统计,苏轼一生共留下作品8058篇(首);其中,诗2743首、文4946篇、词369首,可编年系地作品7785篇(首)。中年时期是苏轼写作的黄金期,共有作品5239篇(首);少年、青年、老年时期作品分别有3、1144和1399篇(首)。平顺期和贬谪期作品分别为5040和2745篇(首),但年均作品量分别为95.1和211.2篇(首),说明身处逆境的贬谪生活对苏轼的写作更具激发作用。苏轼一生所历州(府)共105个,留下作品的有92个,开封府、黄州和杭州居前三位,分别有作品2361、868和851篇(首)。对苏轼作品的时空观照,可以为苏轼作品其他方面的研究提供有益借鉴。
生气凛然,余韵颇丰 ——论苏轼散文风貌的双重延续性
作者: 潘思蓉
关键词: 文气 散文 苏轼 传承与创新 超时空价值
描述:苏轼将"仁、道、气"融会贯通,既继承了中国古代传统的浪漫主义情调,又发扬了宋代以来质朴尚理的文学思辨力.苏文的集大成为元明清文学的品格风貌奠定先声,其散文经典化历程也使得苏文在美学上得以接续.从这两个方面而言,苏轼散文中的"生气"既指向历史空间,也烛照后世文坛.本文试图以其文学生命力角度为切入点,从文学传承与创新、审美风骨、理论实践等方面对苏轼散文进行更深一步的研究总结
时空建构与仁宗朝词体的转型
作者: 李静,王雪凌
关键词: 宋仁宗朝 词的诗化 词体转型 时空建构
描述:时空建构是唐宋词体嬗变的一个重要内容,仁宗词坛实可视为从"花间范式"到"东坡范式"的一个重要津梁。其时的词坛一改花间的基本理路,即把虚拟的闺中女子生活场景与爱恨情愁"再现"于歌场酒席,从"不在场"到"在场"实现了时空"迁移",在时空构成上则实现了从虚拟的泛化构想到真实的独特存在,将词作所表现的空间从虚拟的闺阁迁移到词人们活泼多样的生活中来。由"虚"向"实"的时空转变,所展现的不仅是场景的转换,更是情感抒发的"亲"与"疏"、"隔"与"不隔"的变化。时空构成异变所导致的一个重要显现是词体的变化,即词的诗化。人多谓"以诗为词"为苏轼词之创新,实则"以诗为词"创作局面的形成并非一蹴而就,若就词体演进而言,仁宗词坛实开元祐词坛风气之先,可谓"以诗为词"之滥觞。
东坡与黄州
作者: 冰夫
关键词: 余音 穿越时空 四川方言 黄州 苏轼 《赤壁赋》
描述:“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霞以邀游,抱明月而长终……”再读熟悉的《赤壁赋》,我的思绪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千年前的古黄州,冥冥中似乎看到了大文学家苏轼怅然若失地站在古黄州的江边,似有所思地用软软的四川方言诵读着《赤壁赋》,余音裏袅,似诉衷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