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206)
按栏目分组
历史文化(206)
韩愈“气盛言宜”的文学创作观探析 ——以《答李翊书》为例
作者: 唐梦璇,吴卫东
关键词: 气盛言宜 文以明道 文学创作观
描述:《答李翊书》是韩愈的一篇书信体议论文,文中他对李翊所问的"立言"一事进行了回复,依据创作实践,阐述了文学创作观。本文中提到的"气盛言宜"的主张在韩愈古文创作理论中地位尤为重要,与"文以明道""务去陈言"等主张共同指导唐代的古文运动发展。现围绕"气盛言宜"的主张解读韩愈的文学创作观。
从苏轼的词文创作浅谈他的女性观
作者: 申灿灿
关键词: 苏轼词文 女性观 女性态度 女性形象
描述:作为思想意识的女性观,其发展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地演变着。作为一代文豪的苏轼,对于女性的看法,既包含着当时社会知识分子普遍的观念,也有着其独特的观念;大体上来说,苏轼对于女性是有着一定的尊重、欣赏与依赖的,这在他的词文创作中有所体现,其女性观也是相对进步的。
试论韩愈"文道统一"观对中学语文教学的借鉴意义
作者: 谭孙凤
关键词: 教学原则 文道统一 立德立言
描述:本文讨论韩愈"文道统一"观点对当前初中语文教学的借鉴意义,主张文道统一应作为一条教学原则贯彻执行,借以培养重道厚文,立德立言,德才兼备的合格学生.
苏轼古琴诗词文探赜
作者: 卢霭淇,谢雨桐,赵相宜
关键词: 古琴认识程度 人生体悟 苏轼 古琴诗词文
描述:古琴是宋代文人雅士日常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宋代文人的代表,苏轼曾在不少诗词文作品中流露出他对古琴的情感与思考.梳理相关作品不难发现,以王安石"熙宁变法"为参考点,古琴前期于苏轼而言更多是聚会时的助兴之物,偏重娱乐功能;后期随着人生际遇的变化,苏轼对古琴的认识程度愈加深入.与此同时,后期作品中的古琴更偏重于寄情功能,苏轼在这部分的古琴诗词文中多有融入自己的人生体悟,而这种体悟恰恰与他"旷达"的处世态度两相呼应.
韩愈文章之新变
作者: 华欣蓓
关键词: 以文为戏 反潮流 古文运动 旧体新文
描述:韩愈散文在文学史上具有标志性的作用,其文风格突出,使唐代文风一变。本文针对韩愈文章之新变,从三点分别论述韩愈文章新变的特点。
上页 1 2 3 ... 14 15 16 ... 40 41 42 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