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206)
按栏目分组
历史文化(206)
一首古诗的透彻解读及方法论的嬗变
作者: 王元华
关键词: 解读方法论 《赠刘景文》 古典诗词
描述:苏轼的《赠刘景文》不是歌颂"橙黄橘绿",而是寄语"擎雨傲霜"精神,然而长期以来屡被错误解读,而且以讹传讹。这缘于中国古典诗词的解读与鉴赏长期停留在情景(意象)和话语大体"意会"层面,喜欢囫囵吞枣、雾里看花。我们希望通过对《赠刘景文》的透彻解读,倡导一种解读文学和语文(语言)的普适方法:从"语言之维"深入文本意象(情景)细处的切身"阅读创作"。
时光中尽显风采
作者: 何捷
关键词: 傲霜枝 赠刘景文 苏轼 诗歌翻译
描述:[诗歌原文]赠刘景文[宋]苏轼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诗歌翻译]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的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一定要记住,那就是秋末初冬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时节啊。
苏轼记梦词作群文阅读教学研究
作者: 丁光辉
关键词: “梦” 人生态度 群文阅读 苏轼
描述:文章选取了苏轼第一次外任与贬谪期间关于"梦"的意象的部分词作,首先通过"时间轴"进行生平事迹的梳理,随后借助"梦"的意象的解读帮助学生体会这位大文豪"人生如梦"思想的形成过程、感受其心境的提升、品味其人生态度与价值。
门外说石鼓
作者: 王宏波
关键词: 石鼓文 陈仓山 春秋战国
描述:本文只是就石鼓文的外围问题所做的未入门的肤浅思考。一、表功传远?瘗埋祭地?这个问题涉及石鼓是发现,还是出土?韩愈《石鼓歌》:"蒐于岐阳骋雄俊,万里禽兽皆遮罗。镌功勒成告万世,凿石作鼓隳嵯峨。从臣才艺咸第一,拣选撰刻留山阿。雨淋日炙野火燎,鬼物守护烦撝呵。"韦应物《石鼓歌》:"周宣大猎兮岐之阳,刻石表功兮炜煌煌。石如鼓形数止十,风雨缺讹苔藓涩。"在唐代文学家的主观印象中,或者是"拣选撰刻
善用信息技术 提升学生自学能力 ——以韩愈《祭十二郎文》为例探寻文言文自学方法
作者: 李丹
关键词: 文言文 高中语文 信息技术
描述:高中语文中的文言文是高中学习的重难点,也是许多学生提高语文成绩的瓶颈。高考语文科目关于文言文的考查点很多,仅课外文言阅读就有19分,占总分值的12.7%。高中教学对语文综合素养的培养是多方面的,对学生而言,学习文言文具有一定的困难,教师讲授一定的篇目时,很多文言现象要求学生自己掌握,以便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自主阅读课外文言文。其中,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鉴赏》中的《祭十二郎文》就比较典型。学生经过必修一到必修五的文言能力积累,他们的古文阅读能力有所提升。本文总结了笔者12年的一线教学经验,探究灵活运用信息技术,配合多元方法,以提升学生的文言文自主学习能力。
上页 1 2 3 ... 15 16 17 ... 40 41 42 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