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苏轼早期至黄州时期的记体文研究
-
作者:
艾朗诺
-
关键词:
记体文
乌台诗案
黄州
绘画
苏轼
-
描述:“记”是文体中很重要的一种.本来主要用以庆贺庙宇、书斋、亭台楼阁等建筑物的落成,或纪念作者生命中的某一件事。但在苏轼手中,“记”成了他思考的工具,包括自我认同、作者和外界的关系、佛教思想和实践的种种争议、对绘画的理解、收藏书画所遇到的问题、行政策略的选择、通往知识的途径等。苏轼早年灵活地应用记体,熙宁年间拓宽记体的内容,他的记体文在乌台诗案中被他的政敌曲解成为迫害他的证据之一;而苏轼被贬到黄州后,他又用记体文表达他对新环境和作为逐臣的认知。
-
从苏轼的词文创作浅谈他的女性观
-
作者:
申灿灿
-
关键词:
苏轼词文
女性观
女性态度
女性形象
-
描述:作为思想意识的女性观,其发展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地演变着。作为一代文豪的苏轼,对于女性的看法,既包含着当时社会知识分子普遍的观念,也有着其独特的观念;大体上来说,苏轼对于女性是有着一定的尊重、欣赏与依赖的,这在他的词文创作中有所体现,其女性观也是相对进步的。
-
从“送穷”到“留穷” ——论韩愈《送穷文》与送穷类杂文拟作的流变
-
作者:
张炳文
-
关键词:
拟作
孔颜乐处
《送穷文》
杂文
韩愈
-
描述:韩愈《送穷文》是比较独特的"杂文"体,其主题与行文体式有密切关系。虽然文本卒章显出"固穷"之意,但行文过程中所表达的摆脱穷困的愿望和送穷不得的嗟怨,也是其内在义旨。韩愈《送穷文》出于扬雄《逐贫赋》,行文亦庄亦谐,在"送穷"与"留穷"之间体现了文学作品的艺术张力。后世此类题材拟作题旨流变,宋人拟作转以"留穷"为题,表达安贫乐道的思想,但文学意蕴相对不足。从思想史来看,宋代此类题材的文章书写,由俳谐杂文的世俗嗟怨回归"君子固穷"的雅正主题,反映了书写主体在身份处境及时代思想等方面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