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149)
按栏目分组
历史文化(149)
连载 藤花集 谈瓷卷
作者: 唐跃
关键词: 题跋 物理形状 画工 士人画 苏轼 论画诗 文人画
描述:北宋苏轼是文人画的最早倡导者,他的文人画观散见于许多题跋和论画诗中,例如,有一则题跋说道:"观士人画,如阅天下马,取其意气所到。乃若画工,往往只取鞭策皮毛槽枥刍秣,无一点俊发,看数尺许便倦。汉杰真士人画也。"[2]这里所说的"士人画",就是后来常说的文人画。那么,文人画的特点是什么呢?苏轼认为文人画不像专业画工那样拘泥于物象自身,而是具有超越物象之外的意蕴。欣赏文人笔下的物象,能够看到物象的精神状态,能够体悟到画家试图赋予这种物象的精神性内容。欣赏专业画工笔下的物象则不然,能够看到只有物象的物理形状和具体细节,不会引发任何超出物象之外的联想,因而感到枯燥乏味。
苏轼文人仕宦的现代教益
作者: 单纯
关键词: 重儒抑法 以德约权 文人仕宦 道德勇气
描述:苏轼不仅是中国历史上的旷世文豪,更是中国文人仕宦中的标新立异之士。其文才学识足可与西方智者亚里士多德媲美,而其寓儒家政治伦理于豪放诗文,一生宦海沉浮而士节不屈的书生意气,古今中外罕有其匹。本文论述苏轼少年立志赖有名士范滂垂范与苏母家教,弱冠成名,以仁义辨赏罚,申明儒家仁厚之德为治理原则,法家惩罚之度为治理之术,朝议则重儒抑法,贬谪则随遇而安;辞赋止于山水日月,深意寓于治国理政;申明儒家"天下为公"之伦以约束封建皇权至上的"家天下"之私;阐明国家治乱系于道德之深浅,而非富强之功利。虽有"满腹经纶",屡挫于"一肚子不合时宜",其"身体力行"所折射的文人仕宦之得失教训为:天下为公,经世济民,以德约权,文以载道。
论晋宋易代之际的文人心态——陶渊明《咏贫士》七首新解
作者: 王莉
关键词: 晋宋易代 《咏贫士》七首 陶渊明 文人心态
描述:论晋宋易代之际的文人心态——陶渊明《咏贫士》七首新解
人间多桃源笔底觅千里赵伯驹款《桃源图》在明中晚期的影响
作者: 张伟
关键词: 桃源 隐逸精神 陶渊明 晚期 文人士大夫 中国绘画 仕宦生涯 创作主体
描述:人间多桃源笔底觅千里赵伯驹款《桃源图》在明中晚期的影响
莳花弄草,不负岁月静好——读周瘦鹃新书《莳花志》
作者: 钟芳
关键词: 采菊 苏州文人 听雨 水石盆景 陶渊明 花草 周敦颐 周瘦鹃
描述:莳花弄草,不负岁月静好——读周瘦鹃新书《莳花志》
上页 1 2 3 ... 17 18 19 ... 28 29 30 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