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浅谈苏轼、赵孟頫、董其昌在文人画发展中的作用
-
作者:
王连起
-
关键词:
董其昌
士人画
笔墨
苏轼
赵孟頫
文人画
-
描述:在谈论文人画发展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的人物时,学界几乎都集中地注意到三个人——宋代的苏轼、元代的赵孟頫、明代的董其昌。但是,苏、赵、董三人的文人画理论是非常不同的,他们的审美旨趣、创作实践更具有明显的区别。苏轼讲的文人画是士人画,结合他强调的士人画的特征及题材的象征意义,明显可以看出其在"高逸人品"、"不可荣辱"方面与董其昌是根本不应该相提并论的。本文旨在分析苏、赵、董三人在文人画发展中各自起到的作用,探讨他们为当时及后世文人画发展带来的影响。
-
连载 藤花集 谈瓷卷
-
作者:
唐跃
-
关键词:
题跋
物理形状
画工
士人画
苏轼
论画诗
文人画
-
描述:北宋苏轼是文人画的最早倡导者,他的文人画观散见于许多题跋和论画诗中,例如,有一则题跋说道:"观士人画,如阅天下马,取其意气所到。乃若画工,往往只取鞭策皮毛槽枥刍秣,无一点俊发,看数尺许便倦。汉杰真士人画也。"[2]这里所说的"士人画",就是后来常说的文人画。那么,文人画的特点是什么呢?苏轼认为文人画不像专业画工那样拘泥于物象自身,而是具有超越物象之外的意蕴。欣赏文人笔下的物象,能够看到物象的精神状态,能够体悟到画家试图赋予这种物象的精神性内容。欣赏专业画工笔下的物象则不然,能够看到只有物象的物理形状和具体细节,不会引发任何超出物象之外的联想,因而感到枯燥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