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9)
按栏目分组
历史文化(9)
苏轼诗歌与先秦文献所见神话意象
作者: 向铃
关键词: 苏轼诗歌 神话 先秦 意象
描述:本文以《苏轼诗集合注》 1 为基础,以诗中所见先秦文献有载的神话意象为对象进行研究,从一个侧面反映苏轼早期 诗歌创作中对于本土神话传说的接受、想象与塑造情况,同时也能管窥诗人“以才学为诗”的创作理念。
中国历代经典碑帖
作者: 佚名写
关键词: 石鼓文 先秦时代 中国 碑帖
描述:文》系先秦战国刻石文字。石作鼓形,共十鼓,分别刻有四言诗一首,径约三尺余。内容记述秦国君游猎,故又称作《猎碣》。因被弃于陈仓云野,也称《陈仓十碣》。所刻为秦始皇统一文字前的大篆,即籀文。我国遗存至今的石刻文字,要属《石鼓文》时间最早且最具代表性。石原在天兴(今陕西宝鸡)三时原,唐初被发现。唐代杜甫、韦应物、韩愈,特别是后两者,曾先后作《石鼓歌》称颂。自此《石鼓》始显于世。一说为宋代司马池(司马光之父)搜得其九,移置府学,皇祜(一○四九至一○五三)间,向传师始得其全。大观(一一○七至一一一○)中迁至东京(今
王安石对先秦儒学的扬弃 ——兼论王安石在儒家道统中的地位
作者: 王书华
关键词: 先秦儒学 儒家道统 王安石 中国哲学
描述:青年时期王安石立志学习孟韩,做北宋儒学复兴运动的主将;随着其道德性命之学的创立,王安石产生了由孟韩并重到摒弃韩愈、独尊孟子的转变;而随着其道德事功的建立,王安石更是产生了糠秕孔孟、比肩稷契的人生理想。王安石评价人物的标准是道、德、业兼备,其心目中的道是德与业的综合,业又包含道术与事功。就道术而言,王安石自认为继承甚至超越了孔孟的学说,弥补了孔孟学说中天道观、辩证法、人性论等方面的不足,其功堪与孔孟比肩,甚至超越孔孟。就事功而言,王安石以执政之身,借助封建皇权的力量,一方面将儒学提升到学术界的主流地位,并使之上升到皇权国家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另一方面用其道德性命之学指导了轰轰烈烈的变法实践,使得儒学的内圣之道达成外王之功,这一点也是孔孟梦寐以求而未曾达成的理想。对于荀子,王安石虽然汲取了其唯物论思想,但却将其剔除儒家道统之外。综合而言,王安石心目中的儒家道统序列是伏羲、尧、舜、禹、汤、文、武、周公、王安石。
天才更加勤奋
作者: 王春雷
关键词: 对联 书房 唐代诗歌 先秦诸子百家 苏轼 刻苦学习
描述:6岁的苏轼每天天没亮就开始读书背书。从先秦诸子百家到唐代诗歌,他无不烂熟于心,对于其中的名篇,全都手抄一遍。12岁时,他在书房挂了一副自己写的对联:"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一天,一位老人对苏轼说:"大家都叫你神童,你来帮我认一下这书上的字。"
苏辙《老子解》对老子思想的阐释与发挥
作者: 梁绎
关键词: 战国时期 老子思想 《解老》 注本 苏辙 先秦道家思想 《喻老》 陈鼓应
描述:《老子》一书是先秦道家思想最重要的著述之一,对后世影响深远,从战国时期韩非子的《解老》《喻老》开始,历代学者都热衷于对《老子》进行注释和研究。在历代《老子》注本中,北宋"蜀学"学者苏辙的《老子解》是比较有特色的一个注本,陈鼓应评价苏辙《老子解》说:"见解颇为精到,很受宋明以来学者的重视。"~1《老子解》成书于苏辙被贬谪筠州期间,修订于贬居海康期间,晚年又对此书有多次修改,最终成为我们现在看到的样子。北宋时期三教合一思想盛行,苏辙的《老子解》以"复性"为主旨,援引儒佛二家思想,对老子思想作了别开生面的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