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366)
按栏目分组
历史文化(335)
耕读文化(17)
生态文化(7)
社会生活(5)
红色文化(2)
不求甚解,会意诗歌——以同事《涉江采芙蓉》为例
作者: 龚桓
关键词: 教学实践 不求甚解
描述:不求甚解,会意诗歌——以同事《涉江采芙蓉》为例
古诗文教学的“不求甚解”之道——以赵志祥、王崧舟、陈琴为例
作者: 徐勇
关键词: 教学 阅读 陶渊明 古诗 读书
描述:古诗文教学的“不求甚解”之道——以赵志祥、王崧舟、陈琴为例
浅谈初中语文主题单元整合阅读教学模式的实施方法
作者: 黄秀芳
关键词: 初中语文教学 教学改革 实施方法 教学模式
描述:随着新教育改革不断推进,语文课堂教学形式也逐步发生变化,传统教学通常采用单篇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新时期教师教学和学生发展的实际需求。目前初中语文教学中逐步引入主题单元整合阅读教学模式,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将主题单元整合阅读教学模式应用于初中语文教学中,获得了不错的效果,同时遇到了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本文对初中语文主题单元整合阅读教学模式进行研究,并探讨具体的实施办法。
读中见洒脱不拘,议中赏心境自闲——《记承天寺夜游》教学知识(PCK)的择定与建构
作者: 吴聃
关键词: 教学内容 《记承天寺夜游》 教学知识 PCK 教学点 承天寺
描述:【解读综述】一、《记承天寺夜游》的主旨内涵1.共识:贬谪之作,寓情于景,意境旷达。万历三十九年(公元1611年),王纳谏编成《苏长公小品》,最早将"小品"视为文学概念,专指篇幅短小、隽永新异的散文作品。王纳谏所说的苏长公就是苏轼。由此可见,小品文从诞生第一天起,就与苏轼密切相关。王纳谏在《苏长公小品序》中有这样的评价:苏轼的随笔小品比之"高文大册""舂容大篇"具有"圆融精妙""意趣猛跌""活我心灵"的艺术魅力,是苏轼散文中文
浅析初中语文文言文的有效教学策略
作者: 宋小燕
关键词: 教学现状分析 教学创新 初中文言文教学 传统文化
描述:文言文是中华传统文化精华的一种显现,也是各个语文教学阶段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部分,但是在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阶段中,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依旧存在很大的问题,不仅不能够有效地掌握文言文基础知识,更不能够挖掘出文言文课文中所蕴含的传统文化精髓.因此,在当前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中,急需更有效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文言文知识的系统化学习.
上页 1 2 3 ... 6 7 8 ... 72 73 74 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