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130)
按栏目分组
历史文化(130)
清代高密诗派的诗学突围
作者: 王皓潼
关键词: 李宪乔 高密诗派 贾岛 韩愈 意象
描述:李宪乔是高密诗派领袖,与其兄李宪噩、其弟李宪暠等人一起推动了乾嘉诗坛宗中晚唐风气的发展。他深受韩孟诗派影响,在诗学上宗法韩愈、孟郊,在诗歌创作上尤宗贾岛。这使其诗风与当时诗坛所笼罩的盛世之音区别开来,并对之后以韩孟诗派为宗的宋诗派、同光体产生影响。李宪乔及高密诗派对韩孟诗派“寒瘦清真”诗歌风格的重视,不仅反映出清代诗坛审美趣味的新动向,更是对清中期盛世诗学的一次重大突围,其堪称清诗物华反素、势大将收风格转变的关捩。
一次对死亡的精神漫游——评陶渊明的《挽歌诗三首》
作者: 袁玲玲
关键词: 生死观 坟墓意象 陶渊明 挽歌诗
描述:《挽歌诗三首》是陶渊明对死亡的一次精神漫游 ,他以虚拟的方式探讨死亡问题 ,并外化为具体的诗歌表达。本文将以对比阅读的方式 ,对其文本内容 ,内部结构以及诗体形式 ,作一简要论述 ,从而把握诗人此次漫游所历之环境气氛 (坟墓意象 ) ,情感历程 (层进之生死观 ) ,以及特殊的诗体形式所折射的生死观。
陶渊明诗歌与菊花意象源流论
作者: 李丽君,刘勉
关键词: 咏菊诗 菊花意象 意义 陶渊明 流变
描述:陶诗中的菊花意象大凡有三类。食菊,突出菊花的药用价值:防病保健,延年益寿;赏菊,强调菊花的观赏价值及其风骨:傲睨风霜,卓尔不群;赞菊,彰显菊花的精神价值:随性适意,心与自然泯一。纵览诗歌菊花意象之流变,可以揭示陶渊明诗歌菊花意象的意义:以菊喻人,以菊比德;无我之境,自成高格。
基于图式理论的苏轼悼亡词英译的意象传递研究 ——以许渊冲和林语堂英译本为例
作者: 方小娜
关键词: 英译 意象传递 图式理论 悼亡词
描述:宋代著名词人苏轼开创了悼亡词之先河,其代表作《西江月·梅》《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记梦》和《木兰花令·次欧公西湖韵》通过不少的植物意象和景物意象抒发伤逝之情。文章旨在运用语言图式、语境图式和文化图式,对比分析许渊冲和林语堂二者在译文中意象传递的差异。
苏轼节序词及其影响研究
作者: 贾亮亮
关键词: 传统节序文化 节序词 影响 苏轼 意象
描述: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了大量脍炙人口的名词佳篇,其中节序词五十余首,涉及立春、上元、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等传统节序。苏轼节序词或是描写了当时我国传统节序的文化民俗、风土人情,或是由某一节序引发的感慨抒情,或是记述了某一节序当时的盛况,后人透过作品阅读可以领略千百年前的节序风俗图景,感受到我国节序文化一脉相承,并生发出深厚的文化认同与情感共鸣。
上页 1 2 3 ... 15 16 17 ... 24 25 26 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