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40)
按栏目分组
历史文化(36)
社会生活(3)
红色文化(1)
阔别三十二载两位少林高僧古刹重逢抚今追昔参禅讲经言武
作者: 吴泳
关键词: 少林寺 原本 参禅 高僧 佛乐
描述:"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32年前,原本是自幼同参同学的他们在少林寺依依惜别,彼此都还是10多岁的小沙弥,一位精研少林武功,一位通晓经典和佛乐。32年后,他们在三千里外的岭南名刹意外重逢,一位已经是当代少林武功代表性传人,一位则成为南海四大名寺之一——宝峰寺的方丈,"别来沧海事,语罢暮天钟"。
苏轼佛印故事的文化意义
作者: 谭婷婷
关键词: 文化意义 士僧交游 “苏佛”故事 戏谑
描述:苏轼与佛印是古代士僧交游的典范,二人一士一僧的形象受到作家们极度的偏爱,以"苏佛"为人物题材的小说、戏曲、散文、民间故事等文学作品层出不穷,且极具文学价值和文化意义。
文人习禅与北宋中后期诗史流变的重释 ——评左志南《近佛与化雅:北宋中后期文人学佛与诗歌流变研究》
作者: 沈扬
关键词: 文人习佛 左志南 诗史流变 北宋
描述:学界关于宋代禅宗与诗歌创作关系的研究已经取得了诸多创获,但该领域依然存在深化拓展的空间。左志南的研究打通了宋代禅史和诗史的关节,以王安石、苏轼、黄庭坚三个个案为线索,重新梳理和阐释了北宋中后期文人学佛与诗史流变的关系,进而揭示出江西宗派诗学的佛禅背景、诗法困境和自赎之路。左志南借鉴西方阐释学、现象学的理论视野,极大地提升了诗史研究的理论深度,凭借多维视角和深入阐释,深化我们对宋代的禅与诗之关系、宋调成熟、江西诗派的发展等一系列文学史核心命题的认知。
《道心禅影》集跋(节选)
作者: 郜明超
关键词: 嵩山少林寺 佛印禅师 心禅
描述:嵩山少林寺禅堂有一副对联——松室夜灯禅影静,莎庭春雨道心空,禅味十足,提取"道心禅影"四字作为诗集名,便有此意。我生长于嵩山,工作在少林,对家乡的一寺一庙、一草一木都有真实的感情、特殊的理解,这为写作提供了充足的原料和养分。我喜欢禅诗源于大文豪苏轼与金山寺佛印禅师的故事,他们看似搞笑的日常对骂,却无处不透露着引人深思的大智慧。
论韩愈“道”之诠释对佛教思想的接受
作者: 吴斌
关键词: 教化 尊儒 韩愈 道统 融佛 心性
描述:论及韩愈"文以明道"中所明何道,学界多从历史层面予以分析,认为韩愈所明的是"夫子、孟子、扬雄所传之道",旨在政治上"尊王攘夷"和文化上"尊儒排佛"。但韩愈之"道"是否真的如其所言"非向所谓老与佛之道"则应从思想层面加以探析。在佛老大行其道而儒学逐渐衰落的社会背景下,韩愈"道"之诠释发生了重大转向——融佛以尊儒,即体现为:仿佛之法统创建儒之道统,效佛之教法倡导儒之教化,融佛之义理补充儒之心性,而其意旨在于接续"道统",复兴儒学。
上页 1 2 3 4 5 ... 6 7 8 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