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155)
按栏目分组
历史文化(155)
再探陶渊明归隐的原因及特点 ——以《晋书·隐逸传》为中心
作者: 郭晗
关键词: 归隐 陶渊明 《晋书·隐逸传》
描述:再探陶渊明归隐的原因及特点 ——以《晋书·隐逸传》为中心
英雄末路以诗传——论陶渊明咏怀诗中的浪漫主义情怀
作者: 张晓娥,王胜明
关键词: 陶渊明 浪漫主义 隐逸 咏怀诗
描述:钟嵘在《诗品》中称渊明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其实陶诗大量的咏怀诗是人们探究陶渊明思想感情的另一把钥匙,从中可以窥见其时有闪现的浪漫主义情怀,对人们全面认识末路英雄陶渊明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酒后与门后——陶渊明与艾米莉·狄金森诗歌创作心理环境比较研究
作者: 纪荣琴,陈颂
关键词: 比较分析 隐逸 环境形象 心理环境
描述:陶渊明与艾米莉·狄金森在隐逸状态下的诗歌创作总是在其分别特定的环境下被激发,即酒后与门后。通过对这两个环境形象的平行比较研究分析,发现他们与诗人特定的心理情绪产生条件反射,使诗人们获得隐逸生活精神支撑力和诗歌创作的心理环境。透过他们各自的历史环境、性别与性格的分析,可以解释他们各自选择的不同。
陶渊明与中国古典文学之菊花意象的文化建构
作者: 陈冬根
关键词: 田园 菊花 陶渊明 隐逸 重阳节
描述:陶渊明之前的中国古典文学中,"菊花"仅仅是一个一般的文学意象。到了陶渊明这里,"菊"成了一个特立的审美意象。之后,"菊花"逐步形成了习用的文学意象。在中国古典文学之"菊花"意象的建构过程中,陶渊明至少在如下几个方面起了重大作用:一是"菊"的南方诗学意象建构;二是"菊"的田园旨趣美学建构;三是"菊"的隐逸象征系统建构;四是"菊"的重阳话语建构。陶渊明与菊意象形成了一种符号化和被符号化的关系。
古直的庐山隐逸与陶渊明研究*
作者: 钟书林,刘林云
关键词: 庐山隐逸 古直 陶渊明研究
描述:古直先生从20世纪20年代《陶靖节述酒诗笺》《陶靖节诗笺》,到30年代《陶靖节诗笺定本》,再到1956《重定陶渊明诗笺》,体现他笺注陶诗孜孜不倦的努力,并始终力倡陶渊明诗“本在上品”(钟嵘《诗品》)说。古直慕陶并于庐山躬隐,至今仍无第二人,从而也成就了古直在现代陶渊明研究学术史上的重要地位。
上页 1 2 3 ... 7 8 9 ... 29 30 31 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