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155)
按栏目分组
历史文化(155)
魏晋隐逸思潮和陶渊明——从嵇康到陶渊明
作者: 上田武
关键词: 《感士不遇赋》 魏晋时期 隐逸思潮 《绝交书》 陶渊明 嵇康
描述:一、嵇康的《绝交书》之意义后汉帝国的崩溃到魏晋时代的一场历史巨大动荡,使文化、思想领域上也引起了新变动,而隐逸思潮的兴隆则可作为这个变动的突出例子.从后汉直到曹魏政权成立这个时期,诞生子清义派士人之间的清谈俱乐部,标榜超俗和高蹈的玄学,清谈之风广泛流行起来,和这种倾向互相结合的向往隐逸生活,敬慕隐士的风潮开始渗透到整个士人阶层中.由于这个风潮的影响,仅曹魏、西晋两朝就留下了各种各样
陶渊明隐逸诗人形象主观成因探析
作者: 杨小曼
关键词: 品格 隐逸诗人形象 心灵解脱的方式 主观因素 文才
描述:陶渊明的隐逸诗人形象是经过漫长选择的经典化结果,中国文人选择他而非其他隐者或隐逸诗人,是因为他合乎中国文人对隐逸诗人的审美要求。本文通过陶渊明和孟浩然的比较,分析了陶渊明所具备的三方面素质,说明了他脱颖而出的原因。
人间多桃源笔底觅千里赵伯驹款《桃源图》在明中晚期的影响
作者: 张伟
关键词: 桃源 隐逸精神 陶渊明 晚期 文人士大夫 中国绘画 仕宦生涯 创作主体
描述:人间多桃源笔底觅千里赵伯驹款《桃源图》在明中晚期的影响
元代书画家鲜于枢诗歌的隐逸之风
作者: 沈盼盼,刘嘉伟
关键词: 鲜于枢 记游诗 隐逸诗风 题画诗 元代诗歌
描述:元代书画家鲜于枢诗歌的隐逸之风
上页 1 2 3 ... 20 21 22 ... 29 30 31 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