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19)
按栏目分组
历史文化(19)
忘记爱江河
作者: 遐依
关键词: 长江
描述:没有水的轻便,便没有山的厚重;没有江的宽广,便没有城市的兴旺。烟水气和烟火气相融相依,就是江河城市的独特人文风貌。离开家之前,我忘了爱江河。人常道,河山大好。河山河山,于我而言,喜欢山是早已明了的,河却总被忽略。山通常代表着重重阻碍,李商隐请青鸟飞越蓬山去探看;苏轼写《招鹤》,"关山八万里,君当今日归";岑参于天山送友,雪满山路……山衬托了深情,呈现了久与重,而河是水,顺水行舟
假如苏轼有“朋友圈”
作者:
关键词: 长江 东方鲀属 河豚
描述:近日,微博话题"苏轼最喜欢吃牛肉"登上了热搜排行榜。网友们纷纷认为:假如古代有"朋友圈",苏轼一定是一个"晒美食"的狂人。苏轼作为北宋有名的食客,吃得尽兴之时,便会写一首诗夸赞食物的美味。比如苏轼喜欢吃河豚,便作出了"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喜欢吃猪肉,便作出了"每日起来打一碗,饱得自家君莫管";喜欢吃
薯芋 士大夫落难后的口粮
作者: 仇春霞
关键词: 李之仪 落难 长江 士大夫 我住长江头 苏轼
描述:苏轼有个学生名叫李之仪(1048年至1117年),在文学史里很有名。也许有很多人不知道他的名字,但一定知道他写的那首诗:“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他的书法很好,传世墨迹有《汴堤贴》和《别纸贴》。
草原之声与江海之音:东坡之啸及其文学书写
作者: 范子烨
关键词: 东坡之啸 长江 呼麦艺术 道教 萨满 南海
描述:中国古典文学中的长啸意象来源于我国北方游牧民族的喉音艺术,与北方草原的萨满文化有密切的关系。道教和方术之士对草原呼麦艺术的吸纳和转化使之成为汉语文化系统中的长啸。苏轼对长啸的文学书写具有典范的意义,这一文学现象构成了一个颇具特色的文学个案。东坡之啸既是历史中的记忆,也是现实中的表达;既是诗人对草原游牧文化的接受,也是诗人个体精神的显现。东坡之啸是一种富有审美价值、自然情味、文化内涵的艺术声音,从中原到岭南,从岭南到海南,东坡之啸声声不绝,他在多艰的人生中创造了一个异彩纷呈的长啸世界。
静,是一种卓尔不群的格调
作者: 田友国
关键词: 国家湿地公园 长江流域 陶渊明 纯朴自然 田园诗 清静
描述:静,是一种卓尔不群的格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