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11)
按栏目分组
历史文化(11)
“诗史”观念与苏轼的诗题
作者: 朱刚
关键词: 副文本 叙事 诗史 苏轼
描述:抒情诗如何具备"史"的内涵,亦即诗人要运用怎样的方式使叙事成分在他的文本中发挥其功能,这需要作一番考察,以苏轼为例,最值得关注的就是他制作诗题的方式了。不过,呈现于通行本《苏轼诗集》的诗题,实际上有不同的形成途径,需要通过文献学的考订,来确定其当初的原貌;在此基础上,联系北宋时期逐渐丰富的"诗史"观念,可以看出苏轼撰拟诗题时的主观意识。利用题、序、自注等"副文本"与正文适当配合,使"副文本"凸显"史",而正文仍维持"诗"的抒情传统,是宋人"诗史"观念付诸写作实践的基本方法,知见所及,大约是苏轼有意识地奠定了这一方法。
宋代“诗史”观下的“日记体诗”创作 ——以苏轼为例
作者: 陈莜烨
关键词: 日记体诗 诗史 苏轼
描述:宋人在诗学与史学互动下,重新阐释"诗史"内涵,进而影响了以"日记体诗"为代表的宋诗创作。作为北宋文坛大家的苏轼,其笔下也有大量"日记体诗"。从苏轼亲自整理的诗集看,他从嘉祐六年(1061)开始创作该类型诗歌,熙宁年间数量最多,而后一直保持活跃的创作状态。宋人"诗史"观对于时间、事件两大要素的阐述,体现在"日记体诗"创作中即为如实记录时间,促使诗集编年和诗人年谱编纂的形成同时在"一人之诗"中呈现"一代之史"。
中国诗歌解释史上的学术革命典范——汤汉注陶、《钱注杜诗》、《李白集校注》、《柳如是别传》
作者: 邓小军
关键词: 解释 学术革命典范 中国微言诗史
描述:中国诗歌解释史上的学术革命典范——汤汉注陶、《钱注杜诗》、《李白集校注》、《柳如是别传》
文人习禅与北宋中后期诗史流变的重释 ——评左志南《近佛与化雅:北宋中后期文人学佛与诗歌流变研究》
作者: 沈扬
关键词: 文人习佛 左志南 诗史流变 北宋
描述:学界关于宋代禅宗与诗歌创作关系的研究已经取得了诸多创获,但该领域依然存在深化拓展的空间。左志南的研究打通了宋代禅史和诗史的关节,以王安石、苏轼、黄庭坚三个个案为线索,重新梳理和阐释了北宋中后期文人学佛与诗史流变的关系,进而揭示出江西宗派诗学的佛禅背景、诗法困境和自赎之路。左志南借鉴西方阐释学、现象学的理论视野,极大地提升了诗史研究的理论深度,凭借多维视角和深入阐释,深化我们对宋代的禅与诗之关系、宋调成熟、江西诗派的发展等一系列文学史核心命题的认知。
文人习禅与北宋中后期诗史流变的重释 ——评左志南《近佛与化雅:北宋中后期文人学佛与诗歌流变研究》
作者: 沈扬
关键词: 文人习佛 左志南 诗史流变 北宋
描述:学界关于宋代禅宗与诗歌创作关系的研究已经取得了诸多创获,但该领域依然存在深化拓展的空间。左志南的研究打通了宋代禅史和诗史的关节,以王安石、苏轼、黄庭坚三个个案为线索,重新梳理和阐释了北宋中后期文人学佛与诗史流变的关系,进而揭示出江西宗派诗学的佛禅背景、诗法困境和自赎之路。左志南借鉴西方阐释学、现象学的理论视野,极大地提升了诗史研究的理论深度,凭借多维视角和深入阐释,深化我们对宋代的禅与诗之关系、宋调成熟、江西诗派的发展等一系列文学史核心命题的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