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8)
按栏目分组
历史文化(8)
略论“韵高而才短”
作者: 王康
关键词: 论诗宗旨 孟浩然 苏轼
描述:长期以来,学界对“韵高而才短”一语,多辨其内涵及孟浩然诗,却忽略了该评价所蕴藏的苏轼的论诗宗旨。
以武事比文艺 ——杜甫及中晚唐诗人的一种论文方式
作者: 刘青海
关键词: 元白 唱和 杜甫 以诗论诗 唐代诗歌
描述:以武事比文艺,源于汉人"射策"之说。杜甫加以巨大的发展,成为他创作诗歌意象、阐述诗歌艺术精妙之理的独特方式,对后人影响很大。杜甫诗论中的以武事比文艺,根据喻体的不同,可分为骑射和战阵两类。骑射方面,杜诗或以"破的"比喻创作之得法,以"飞动"传达以雄健为尚的审美倾向,或将"射策"等陈词化作"穿杨"的生动形象,对中晚唐诗人产生普遍影响。战阵方面,杜诗多用"战胜""笔阵""劘垒""先锋""铦锋"等,表现出挑战古人的自信和追求雄健风格的倾向。中唐元白、韩愈、刘禹锡乃至晚唐陆龟蒙等人于唱酬之际,于杜甫以战阵喻诗尤多取法。但中晚唐诗人更关注喻体(战阵)本身,不断地丰富细节,融入典实,加以戏剧化描写,却鲜有对诗艺本身的阐发。这和杜甫很不一样,体现出中晚唐诗人学杜的局限,以及普遍的争胜意识和流派门户观念对于诗人创作实践的复杂影响。
元好问:柳宗元诗歌接受史上的“第二读者”
作者: 孙雅洁
关键词: 论诗三十首 元好问 柳宗元 接受 第二读者
描述:金代元好问的"论诗诗",在柳宗元诗歌接受史上有重要地位和价值。纵观宋金之际柳诗接受方向,"第一读者"苏轼首先构建起"陶渊明-柳宗元"的接受路径。后又融入了自唐以来"陶谢"并称的传统,形成了"陶、谢、柳"以诗风相类而并论的情况。但此时谢与柳的联系仍依赖陶渊明为纽带,他们的直接关联仅局限于比较山水诗作文本的优劣。元好问挑战已形成的期待视野,将谢柳二人与陶区别开,并把柳宗元分置于谢灵运一脉。改变"陶柳"同流的接受路径,走向"谢、柳"同流。其原因在于元好问的生命磨砺,使他得以透过诗歌文辞的表面话语,转而向内里之"心"挖掘。体察出谢柳二人志高而遭弃置,才高则述诸笔,跨越家世与朝代潜相交鸣的"寂寞"之味。
元好问:柳宗元诗歌接受史上的“第二读者”
作者: 孙雅洁
关键词: 论诗三十首 元好问 柳宗元 接受 第二读者
描述:元好问:柳宗元诗歌接受史上的“第二读者”
知人论诗教学思想在《饮酒》中的体现
作者: 杨文梅
关键词: 初中语文 古诗词教学 饮酒 知人论诗
描述:知人论诗教学思想在《饮酒》中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