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109)
新闻(3)
按栏目分组
历史文化(103)
社会生活(4)
好人文化(3)
生态文化(2)
灵感的土壤
作者: 朱云龙
关键词: 作诗 李白 灵感 看不见 苏轼 土壤
描述:灵感是一种奇妙的事物。李白几杯酒下肚,灵感就来了,能作诗百篇,可有的人喝得酩酊大醉,却连一句话也说不清楚;苏轼称自己下笔时文思如泉涌,可有的人写一篇文章要绞尽脑汁……灵感看不见也摸不着,能否获得它的眷顾,好像全靠天赋。其实不然,灵感的产生需要土壤,就像万物从大地中萌发一样,灵感也绝不是凭空而来。
从“望/见”之异看陶渊明的形象塑造
作者: 李燕玲
关键词: 《饮酒(其五)》 陶渊明 “望”“见”之辨
描述:到底是"悠然见南山"还是"悠然望南山",是中国诗歌史上的著名公案。自苏轼提出"见"优于"望"这一观点之后,后代读者多无异议。统编初中语文教材编选《饮酒(其五)》时,也认可"见"这一版本。然而,在苏轼之前,陶集版本用的是"望"而非"见"。可以说,是像苏轼这样的强势读者选择、塑造了陶渊明的形象。这种选择在使陶渊明成为重要诗人的同时,也简化、忽略了陶渊明人生的丰富性与矛盾性。
木犀七章之桂树篱
作者: 南山如济
关键词: 悠然见南山 采菊东篱下 心远 陶渊明
描述:木犀七章之桂树篱
从“望/见”之异看陶渊明的形象塑造
作者: 李燕玲
关键词: 《饮酒(其五)》 陶渊明 “望”“见”之辨
描述:从“望/见”之异看陶渊明的形象塑造
探析寺庙园林的地域性特点及保护意见:以宜春三大名寺为例
作者: 周莞,刘纯青
关键词: 宜春 寺庙园林 保护性意见 地域性
描述:寺庙园林是中国古典院史上流传至今的文化、历史与宗教的结合体,具有开放性、公共性的特点,可以反映出地区特色与人文风俗。本文以宜春地区的双林寺、宝峰寺、百丈寺三大名寺为主要论述对象,分析了宜春寺庙园林的特点,并提出在原址重建、原样重修、反对人工做旧的保护性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