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线串珠 翻转全文 ——以《师说》为例谈主问题教学之妙
-
作者:
刘海云
-
关键词:
第二自然
主问题
《师说》
-
描述:《师说》是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3中的课文。"说"表明《师说》属于明事说理的议论文章,"师说"的含义是:讲述对从师学习的看法。《文心雕龙》就将"论说"单独分为同类篇章,并指出"说"属于"论体文"的子体,而《师说》不仅很明显地带有"论"的文体特点,还具有当今高中语文教学中驳论文的特色。因此,《师说》可以归为"论说"文体大类,加之对高中阶段的学习而言,为方便起见,不必拘泥于条文。根据文体特点,学生首先就需要读懂作者韩愈的态度。通过课前预习时
-
元好问:柳宗元诗歌接受史上的“第二读者”
-
作者:
孙雅洁
-
关键词:
论诗三十首
元好问
柳宗元
接受
第二读者
-
描述:金代元好问的"论诗诗",在柳宗元诗歌接受史上有重要地位和价值。纵观宋金之际柳诗接受方向,"第一读者"苏轼首先构建起"陶渊明-柳宗元"的接受路径。后又融入了自唐以来"陶谢"并称的传统,形成了"陶、谢、柳"以诗风相类而并论的情况。但此时谢与柳的联系仍依赖陶渊明为纽带,他们的直接关联仅局限于比较山水诗作文本的优劣。元好问挑战已形成的期待视野,将谢柳二人与陶区别开,并把柳宗元分置于谢灵运一脉。改变"陶柳"同流的接受路径,走向"谢、柳"同流。其原因在于元好问的生命磨砺,使他得以透过诗歌文辞的表面话语,转而向内里之"心"挖掘。体察出谢柳二人志高而遭弃置,才高则述诸笔,跨越家世与朝代潜相交鸣的"寂寞"之味。
-
我读书多,可以骗你
-
作者:
红灯要硬闯
-
关键词:
吏部尚书
诏书
读书
第二年
苏轼
自信心
翰林学士院
-
描述:先思考一个问题:古代那些文学大神,哪一个对我们更有参考价值?我觉得是苏轼。因为他一点儿都不像个古人,倒像一个穿越回去的现代人。就读书而言,他的方法很有参考价值。2从一个故事说起。苏轼一生,除了短暂做过吏部尚书,翰林学士是他的最高官职,最重要的工作内容,是帮皇帝起草诏书。苏轼去世后第二年,翰林学士院来了一位姓洪的翰林学士。洪翰林上任后,非常“傲娇”:苏大文豪能干的事,老子也能干。于是有一天,在起草完某道诏书之后,看着洋洋洒洒的雄文,洪翰林自信心爆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