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漫谈古代瓷器上的“牛”
- 作者: 杨俊艳
- 关键词: 两晋南北朝 战国时期 陶牛 洪州窑 冥器 器物造型 蹄足 吉祥寓意
- 描述:《尔雅》中,牛为"六畜"之一。牛性格温顺,吃苦耐劳,善于耕作,除了与传统农业发展关系密切外,还具备载物、运输、祭祀等多种功能。瓷器上以牛为题材,最早兴起于两晋南北朝时期,历经长期发展,至明清时期达到鼎盛。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或以整体为模型冥器,或以外形为器物造型,或以形象为纹样,或以首角做系耳,或以蹄足做器足,又或是与其他元素组成吉祥寓意图案。下面就以博物馆及相关文物管理部门的藏品为例,谈一下古代瓷器上的"牛"。两晋南北朝时期瓷器上的"牛"西晋时期,南方地区随着青瓷工艺的进一步成熟与装饰艺术的不断发展,率先烧造出了青瓷牛。如南昌县博物馆收藏的这件西晋洪州窑青瓷牛(图1),高8.1厘米,长16.2厘米,宽5.4厘米。形象写实生动,应是为丧葬习俗之需而烧造的模型冥器。早在战国时期,北方地区就出现了使用模型低温陶牛随葬的现象。
- 洪州古韵 薪火相传——走近丰城市洪州窑碗泥岭陶工
- 作者: 聂靖生
- 关键词: 泥岭 制作技艺 东汉晚期 物质文化遗产 洪州窑 铁路镇 劳动美 晚唐五代 龙窑 古韵
- 描述:今年4月,笔者再次走进丰城市洪州窑碗泥岭,探访古陶厂生产及制作工艺,拍摄工人劳动场面,反映劳动美这一主题。洪州窑碗泥岭位于江西省丰城市铁路镇陂上村,是洪州窑唯一一个依旧在生产的重要窑址,它依然完整地保留着200多年前的柴烧龙窑和老作坊以及制作古陶的工艺,堪称洪州窑的"活化石"。龙窑柴烧技艺流传至今,已经有1000余年历史。2013年洪州窑碗泥岭古陶制作技艺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据了解,洪州窑是唐代六大青瓷名窑之一,始于东汉晚期,终于晚唐五代,历史长达八百余年。窑址多分布在宜春丰城一带,是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