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67)
按栏目分组
历史文化(67)
经历过风浪,才会超然
作者: 丁正
关键词: 兄弟三人 汴京 欧阳修 曾巩 苏轼 科考
描述:1056年春天,苏洵、苏轼、苏辙父子兄弟三人离开眉山,赴汴京参加科考,并从此走上仕途。在那场科考中,苏轼的文章很出众,受到了当时考官欧阳修的赏识,本应得第一名,但欧阳修以为这是自己学生曾巩的文章,为了避嫌,只评了个第二名,等最后拆开糊名看,才知作者是苏轼。从一开始,苏轼的人生已有点不顺。
柳宗元、韩愈对欧阳修“穷而后工”论影响关系新辨〔*〕
作者: 杨再喜
关键词: “穷而后工”论 新辨 欧阳修 韩愈 柳宗元 影响关系
描述:欧阳修"穷而后工"论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地位极高,对于这一理论的溯源,现普遍认为中唐时代韩愈的"不平则鸣"对其产生了重要影响。而事实上,如果通过比较,仔细探寻欧阳修"穷而后工"论对于柳宗元、韩愈相关文学思想的承接,就会发现柳宗元的"感激愤悱"对其影响则更为直接。这主要表现为:其一,柳宗元"感激愤悱"与"穷而后工"论在内在关联程度上更为接近,甚至在阐述的句式上也非常相似;其二,在宋代,"感激愤悱"比"不平则鸣"有着更适合于"穷而后工"论的接受语境;其三,欧阳修把柳宗元作为其"穷而后工"论的典型实践者。这些因素表明,欧阳修"穷而后工"论与柳宗元"感激愤悱"具有亲缘性、相似性,是一个一脉相承的话语谱系。基于这一研究,可以更为准确地把握"穷而后工"论的历史渊源和丰富意蕴。
欧阳修故事二则
作者: 叶梦得
关键词: 王荆公 晦叔 曾子固 欧阳修 孟子 群牧判官 司马温
描述:王荆公初未识欧文忠公,曾子固力荐之,公愿得游其门,而荆公终不肯自通。至和初为群牧判官,文忠还朝,始见知,遂有“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之句,然荆公犹以为非知己也,故酬之曰:“他日倘能窥孟子,此身安敢望韩公?”自期以孟子,处公以为韩愈,公亦不以为嫌。及在政府,荐可为宰相者,三人同一札子,吕司空晦叔、司马温公与荆公也。吕申公本嫉公为范文正党.
“三苏”史论文与“苏学”
作者: 裴云龙
关键词: 《史记》 欧阳修 嘉祐集 正统论 《苏轼文集》
描述:苏洵、苏轼、苏辙父子三人同属于"唐宋八大家",他们创作的各体散文也在文学史中占据重要的地位。"三苏"的文章在展现个性的基础上具有近似的风格,又包含了较多同类且具有传承性的知识内容,由此构成了"苏学"这一在宋学脉络中具有重要作用的知识体系。在"三苏"的散文中,为数众多的史论文章是展现苏氏父子知识结构与学术观点的代表,也是后世读者感知、评价"苏学"的重要载体,足以引起我们的重视。
李白和杜甫到底谁更牛?
作者: 六神磊磊
关键词: 严羽 胡应麟 李白 白居易 杜甫 欧阳修 元稹 李杜优劣论
描述:一看到这个标题,有人就会说无聊,李白和杜甫都很伟大。其实关于李白、杜甫谁更牛,是个正儿八经的学术问题,叫作李杜优劣论,人们为此已经吵了一千年了。谁在里面吵过呢?比如,白居易、元稹、韩愈、欧阳修、严羽、胡应麟、王夫之、胡适、郭沫若……所以这个话题一点都不无聊。
上页 1 2 3 ... 5 6 7 ... 12 13 14 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