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4)
按栏目分组
历史文化(4)
释陶诗中的“道”
作者: 徐声扬
关键词: 诗歌 陶渊明 文学研究 本体论
描述:研究陶渊明诗文,经常会牵涉到陶渊明思想的归属问题。自朱自清《陶诗的深度》一文,对陶诗中的“道”和道家所称的“道”认为属于同一概念后,有的又把诗中提到属于道家人物的长沮、桀溺和有关“化迁”的诗句凑在一起,进而得出结论说:陶渊明
论陆云自然本体论与东晋诗学的关系*
作者: 刘运好
关键词: 东晋 陆云 自然本体论 西晋 诗学
描述:论陆云自然本体论与东晋诗学的关系*
苏轼 ——本体论与意境论
作者: 夏威夷
关键词: 画工画 《历代名画记》 张彦远 顾恺之 绘画理论 士人画 玄学思想 本体论 绘画创作
描述:在苏轼绘画理论的本体论中,他深受老庄和玄学的影响,注重"物化""忘我"及"象生于意"的观念。一、"身与竹化"宋朝是一个时代美学思潮的浓缩。平民政治、重文轻武、城市繁荣、禅宗老熟等时代特点,产生了心的美学思想:追求"平淡""自然""中隐""禅悦"等审美观念。无论是理学家还是文学家,都具有这个时代鲜明的转性特点,直至徽宗更是重文艺达极致,以致国亡被俘。故宋代构成了一个比唐代更为庞大的具文化教养的
“庄子哲学”视域的“苏子答客”解读
作者: 张树军
关键词: 天地万物 《前赤壁赋》 外在世界 悲剧意识 兼济天下 宇宙自然 本体论
描述:孟子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作为中国文化精髓的"儒道互补"的体现,既表达了儒家的入世精神又表现了道家的豁达态度,成为中国古代文人士子的精神操守和价值取向。苏轼作为中国古代文人士子的典范,当他不能"兼济天下"时,庄子哲学思想便成为其实现"独善其身"的精神家园。以庄子哲学视域来解读苏轼的作品,不失为有效的视角。在《前赤壁赋》一文的解读中,一般而言,读者难把握的是文中"苏子答客"(文中第五段)前半部分的内容。这一节整个文段承接上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