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浅论龙榆生的东坡词研究
-
作者:
童雯霞
-
关键词:
辛弃疾
龙榆生
黄州时期
苏轼
苏门四学士
-
描述:龙榆生对东坡词的研究堪称精密。从词史研究看,他从苏词入手,提出宋代词史分期的若干关键节点;从词学批评看,他认为苏轼在黄州时期创作的词为最好,是谓"无穷伤感,光芒内敛",通过对苏辛词完整、清晰的批评,他建立词学批评的标准——"情境""修辞""声律",在理论上对常州词派的学词门径提出修正意见,并将对东坡词的研究成果运用于诗词创作实践中。
-
世事一场大梦,谁与共孤光
-
作者:
王辛
-
关键词:
经典名著
首词
西江月
初中时期
苏轼
孤光
中考
-
描述:“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这首词是宋朝苏轼所写,我与这首词的渊源可以追溯到初中时期。中考结束后,我开始阅读古今中外名著,苏轼的这首《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是从一本经典名著中偶然间看到的。
-
试论抗战时期中国军队军官战术培养——以第九战区为中心的研究
-
作者:
隆鸿昊
-
关键词:
第九战区
抗战时期
军官
战术培养
-
描述:战术,即指挥军队作战,以达成战胜目的之方法。抗战时期,中国第九战区通过多种措施,向本战区军官反复强调战术对于御敌的重要性,体现了战区对军官战术培养的重视。在破坏日军通过区域内交通道路方面,战区所辖干部训练团对本战区军官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培训,使得部队在作战中能够迟滞、消耗日军战力,进而确保"天炉"战术的有效实施。在1941年3月的上高会战及年底的第三次长沙会战中,战区干部训练团对军官战术培养的效果得到了良好的体现。但军官培训也常常被作战所打乱,导致培养质量受到影响。